深深地感到文化差異的含義

文化差異,在以往的理解就是一句話。于是覺得這事情很好理解,并且好解決,這不是一個問題。

工作生活遇到很多人以后,逐漸地發現這東西看得見摸得著,甚至都可以直接撞到。我想這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中外文化的差異。今天恰好遇到的幾件事情,與大家共享。

白天公司內部開會,來了美國同事。謝天謝地我們是面對面,如果僅僅通過電郵或者電話,可想而知——因為哪怕面對面,幾個瞬間,我覺得我們都不是在一個地球上的。但是退一步,另外幾個瞬間,我們中國同事之間也完全沒法理解對方。

猛然之間話題突變。

文化差異的關鍵是缺乏溝通,而每個人想著自己的東西,卻指望人人都這么想。在同一個國度,這一招可能行得通,但是換了上下文,一切都變了。每個人的環境造就他的為人和知識,他對于跨出自己理解的世界是如何一個接受度,直接決定了他跨越文化差異的可能性。

例如,美國同事有著一套他們的做事方法,但是從未和我們溝通過。他們看到每一個項目請求日期不同,就會默認為只要到貨,分批發貨,他們認為這樣做比較重要。而那個“不要拆分發貨”字段是根本沒人看的——想罵人沒關系,但這種情況你沒辦法——如果美國同事不說,中國人永遠不會知道這件事情。當然這和文化沒什么大關系,非要說美國人“自大”這個,我覺得有點強加于人。因為作為人,這種情況誰都可能遇到。

要說文化的事,下午才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我的另外一個客戶,希望找一個攝影師給她拍點照片。也是個外國人,而她所期待的,中國人則沒法理解。在聚會上,我看到她忙碌的接待客人,不停地和客人說話交流,也就沒太多去打斷他們,只是瞄準這次聚會的主角:他們家的兩歲兒子。然后最后客戶告訴我,希望我不停地打斷她,換句話說幫助她解脫出來,可以拍一點照片。至于兒子,拍了固然好,但是她還是希望拍到其他孩子,因為這是一個聚會。這無疑讓我想到了中國小孩拍寫真的時候,整本書里只有小主角,是沒有環境的。外國人注重的的確不一樣。

說起文化,美國人可能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反復強調人性與家庭,甚至到了一種可怕的境界。但多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向。反觀,中國的文化說重一點是相反的。如果對中國幾千年文化進行挖掘,可以看到其實我們深知家庭,例如對父母的孝敬——這些東西寫到了各種文檔中,來約束你甚至強迫你執行。如此給力,中國人的生活被包圍著各種條條框框來幫助你達到這樣個目的。而在這個時候,這種制度甚至成為了反人類的東西,以至于你完全迷失。這是符合我一貫的看法的——中國文化太先進,相對于美國幾近幼稚的文化。

以上,對于美國人而言不可理解;但是中國人自己其實99.99%的人沒有發現這點——說中國文化超前于美國文化,這是怎么都沒法理解的。

我想這和科技創新有關系。自從機械創新后(蒸汽機,工業革命)人類可以在這顆星球上四處游走;而計算機和網絡的發明,使意識交流變得毫無壓力,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地球已經不復存在,一封郵件過去別人就在你身邊。這對于傳統人類來說不可想象,那他的思維是否可以跟上?作為世界公民,你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歷史和文化?

這可能就是我認為的,2000年左右的一代,對于我們的未來有著如何至關重要的影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