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電影與電影的江湖
一、江湖電影
江湖?簡簡單單兩個字,當我們在這兩個字后附加一個問號,我們將得到的是不同的答案,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江湖。跨馬提劍浪跡天涯是一種江湖,身處俗世明爭暗斗也是一種江湖,就連象牙塔內也有江湖所以不得不想起程小東作品中老江湖任我行的一句話:“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江湖之事還須江湖人言,任我行一句話終究沒有點透令狐沖,但卻點醒了熒幕前的觀眾。
《笑傲江湖—東方不敗》是由徐老怪監制,程小東導演的電影,之所以稱之為徐老怪在其中并未有譏諷之意,反而有一份贊美含在其中,避開其作品內容不談,徐克在電影的探索與創新中沒有顯現出于其年齡相符的一面。一部《龍門飛甲》打開了中國的3D電影大門,讓我們驚嘆于一個花甲老人竟有如此手筆。徐克這種不服老的精神也許我們將其稱之為老怪也就不為過了。同樣這部《笑傲江湖—東方不敗》也是讓那個時代的人們為之一嘆。在開篇東方不敗虐殺東廠太監,東廠的地位在明朝中后期想必諸多歷史讀物中我們都以了解,它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權力機關,而身為江湖大佬的東方不敗卻置國家權力機關與不顧,肆意虐殺東廠太監。我們看到的江湖是不是體制之外的一種存在方式?影片中沒有明確的答案,也許我們自己也沒有答案。影片中令狐沖因在上集中師父岳不群的原因使令狐沖在本集中一開始就要與小師妹退出江湖。但凡是皆有因緣,令狐沖為情所困而又加入了一場江湖紛爭。在這場江湖紛爭中,行俠仗義的令狐大俠會是真正正義的化身嗎?如若是他將為何置自己與師弟、妹的約定不顧而再入江湖紛爭,為情嗎?失掉自己師弟們的性命未免有點難辭其咎。在片尾令狐沖對東方不敗胸口的一劍,為仇?東方不敗慘殺令狐沖的師弟們理應是血債血償,殺之為快,但卻是令狐沖與師弟們棄約在先,使師弟們又參與了江湖爭斗。更何況東方不敗和令狐沖已生情愫,東方不敗對令狐沖手下處處留情,換來的卻是痛心一刺。在這里我竟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東方不敗”是林青霞扮演的那個雌雄同艷的日月神教教主嗎?也許是,但誰又能確定在顯現人性欲望的同時,你可以一直不去破壞道德、正義約束你的那把標尺。也許不是,畢竟武功蓋世的東方不敗沒有對令狐沖痛下殺手。也許徐克、程小東在亂世人情的反思當中你我皆是東方不敗!在影片中,令狐沖最終與小師妹共赴扶桑,看似已遠離紛爭。但是,難道扶桑就沒有人了嗎?況且片中已經交代那時的扶桑處于一個戰亂的年代。老江湖任我行已經告誡令狐沖“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江湖?”一入江湖門終為江湖人,就算我們自己無心于江湖,但是江湖之中的其他人卻有心與你!所以你我皆是江湖中人,這是大家的江湖,不同之處在于你我在追求不同理想、目標的時候,采取的不同手段。
除了電影內容之外,在電影中的那首《笑傲江湖》很值得懷念,作者黃霑在香港早已成名多時。在香港這個燈紅酒綠的大都市中他是為數不多天真又率性的詞人,當熱如此率性豪邁的《笑傲江湖》出自黃霑之手也是理所當然了。正如歌中所唱“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天知曉。”在身處江湖之中的我們何不大笑一聲,忘記一切煩惱,只記得此時最美好的事情。在這勾心斗角、追名逐利的江湖之中,管他勝負與輸贏。只是做一個性情中人。當熱。這很難因為你會怪大地眾生太美了,舍不得璀璨俗世。
在東方有俠士和江湖,在西方同樣也有只不過人家稱呼的更為具象一點,美其名曰:英雄和社會。諾蘭指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則是這種英雄與社會電影的代表作。在這部影片中人物的設計上很有趣,小丑在片中一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派,蝙蝠俠則是正派但他是不被人民所認知的正派,在片中芭蕾舞女說到“他是一個戴著面具的制裁者”,“是誰讓蝙蝠俠如此大膽?”則是這種不被認知的證明,也是最終蝙蝠俠要隱藏于市,背負罪名的伏筆。雙面人哈維可謂是一個別有用心的設計,在一直維護著哥譚市正義的時候,卻痛失愛人,此時他也從身體上變成了一個雙面人,在醫院小丑與哈維的交談中讓哈維充分的認識到了人性除了正義、善良與愛的另一面,使哈維成了一個真正的雙面人。在最后他通過非法的途徑奪走了五個人的生命,使小丑達到了真正的目的。用警長戈登的話說“我們把希望都放在他身上,小丑把一個好人扭曲成了壞人,人們會喪失希望。”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我們又何嘗不是雙面人,甚至是多面人,人無固性。通過哈維我們再來反觀小丑,這是本部電影中一個靈魂式的人物。小丑說的句句都發人深省,在小丑被抓到審訊室中與蝙蝠俠的對話中小丑說到“他們的道德觀,他們的原則全都是個爛笑話。麻煩一來就什么都不管,他們毫無原則,只會隨波逐流我解釋給你聽,當災難降臨這些文明人?他們會自相殘殺,我并不是怪物,只是想法比大家先進。”是啊,小丑的想法確是比大家先進,如若小丑沒有對人性有如此的了解,又怎會有如此深刻的言論。使世界變臟的不是人而是人性,也許在這個充滿陽光下的社會中人性丑惡的一面還不是太明顯,但是如若我們處在社會的背陰面,每個人面臨死亡之前,也許才會露出真正的一面。小丑正是利用他對人性的了解使得整個故事的發展都掌握在他手中,讓哥譚無藥可救,讓我們這個社會無藥可救。而讓我們正真感到悲哀的是,對人性剖析的如此深刻的小丑,為什么在人性當中沒有選擇善的一面,而是去選擇了丑惡的一面?也許在影片中有提示,在小丑講述到他嘴上的刀疤如何來時,第一次他是說醉酒的父親在殺死母親后,將恐懼的他的嘴角割破。帶二次他說為了撫慰毀容的妻子,將自己嘴角割破,而妻子卻棄小丑而去。失去了親情、愛情充滿了恐懼的小丑,這些因素可能會使他選擇丑惡的一面,但蝙蝠俠為何在失去雙親和女友之后卻沒有步小丑的后塵?況且小丑對人性有著十分深刻的了解,而用這些因素說明小丑選擇丑惡的一面未免會有點以偏概全了。這讓我感覺到社會的水太深江湖的路難行!在這一集中蝙蝠俠似乎沒有了往昔的風采,雖然他一直堅持與黑暗的對抗但是他最終卻成了小丑手中的一顆棋子,最終選擇了犧牲自己來維護哈維正義的一面,留給哥譚市民正義的信仰。蝙蝠俠在開篇就有錯誤的選擇,他一味的打擊黑惡勢力卻忘了狗急跳墻的道理。聲張正義嫉惡如仇固然沒有錯,但是明暗才會構成立體的社會,如果沒有暗面的話社會還會成為社會嗎?也許蝙蝠俠該像程小東作品中的令狐沖學習學習。在影片中有兩個小的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處在哈維與蝙蝠俠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那句“你不是當英雄而死,就是活到看著自己變成壞人。”在觀影時我一度認為這句話是說給蝙蝠俠聽的,在影片最后我才知道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蝙蝠俠將這句話給了死去的雙面人哈維。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誰都是多變的,又有幾個人能不忘初心。第二處是在當小丑設計將兩只船放滿炸藥使兩船人相互抉擇生死時,來充分說明這些文明人的劣性也向蝙蝠俠證明了他在審訊室說的那些話。但是小丑最終失敗了,導演沒有讓這一幕發生,在這里我想到如果導演讓他們相互殘殺,證明小丑是對的,或許這部電影會更加引人深思。在這個安排中我懷疑諾蘭有點迎合商業片的特征了,將人性留有善的一面,傳播點正能量使觀眾充滿希望。社會本就殘酷,電影保留點希望給觀眾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看完《笑傲江湖—東方不敗》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后我總是隱隱認為這兩部電影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又不知道這些相似處在哪里直到看完《武俠》也許我自己有了答案。《武俠》中我還十分清楚劉金喜對徐百九說的那些話:“如果一個人犯錯也就是眾生犯錯,每個人都是同謀者。”在《笑傲江湖》中和《蝙蝠俠》這個道理何嘗不適用呢?如果江湖之中沒有這些眾生的恩怨呢?令狐沖為什么要退出江湖呢?東方不敗為什么還要成為“東方不敗’呢?小丑也許就會成為一個正義和善良的傳遞者,也許哥譚市再也不需要蝙蝠俠了。但世上又有太多的因果,太多的同謀者。如果李金喜不是唐龍,徐百九不去縣城那個江湖也許就會安寧很多。
在《武俠》中陳可辛也留給觀眾一個問題,那就是法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法不能使一個人變好的話那法又有什么用,到底是人重要還是法重要?
話說回來,社會的水太深,江湖的路難行。法也是由人創造的,我們都擺脫不了這種同是江湖人的安排。
二、電影的江湖
在這條難行的江湖路上,電影也踏上了這條路,尤其我國的電影江湖之路更是難行。用眼下很嘲諷的話來說這是一個爛片當道的年代。我們為何不幸剛好遇上這么一個年代。當下我們觀眾的粗略面貌如下,第一種是重口味的,他們可以承受的起任何震撼的畫面,情感的炸彈。第二種是有品味的,他們更觀注影片的內容和各種不可思議的想象。在這兩種觀眾群中我們可能更愿意選擇前者,因為我們來到電影院本就是圖個輕松、找個樂子。況且這種觀眾不占少數。看到一本影評書時我看到了他們為中國的電影大師是這樣定義的“中國電影現在的問題是天花板太低,地平線太高,留給導演馳騁的空間有限。在這樣的逼仄環境中,即使有大師也是直不起腰的駝子大師。與其逞口舌之利搶奪大師名號不如想辦法爭取創作自由。”這句話幾乎概括了“爛片當道”的原因。也許我們這些電影人和觀眾是應該放下手中的一切來好好想想了。當然想要有所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要認真學習,我們隔海眺望看看韓國的電影,諸多驚艷了我們視覺的影片和諸多電影節上精彩的表現,想必它已經走到了中國電影的前面。在韓國電影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在一些資料中找到可如下原因:一、社會轉型和政府的挾持、二、模仿好萊塢、三、資金充足、四、豐富的人才儲備等原因。在社會轉型和政府扶持方面,我們只看政府扶持。在15屆總統選舉中,執政黨的執政綱領中明確提出“我們會通過強制手段來保證在上映檔期上的配額,并給予專門發行韓國電影的韓國公司和專映韓國國產電影的影院以稅收上的優惠政策.....”除此之外本國政府還大力支持本國電影節的舉辦等。在這本國影片質量不高和外國影片質量高卻走不進來的情況下,也許觀眾是十分不幸的,但將眼光放長遠些說不定你將來又會舍不得本國電影,更何況這是個新媒體超級發達的年代。在模仿好萊塢方面不僅僅韓國人做到了,就連印度人也做到了。我們承認好萊塢的生產模式存在一定弊端的但是電影的受眾方面,又有幾多人去爭相花錢看一些看不懂的電影呢?在資金充足方面,我想在這個高速發展的國家中還是比較容易的,當然這還要大量BOSS們對電影的認識和這部電影的商業價值。在人才儲備豐富中,我們還是很欠缺的,除了本國電影院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才流失,在對外人才的學習、交流方面也是問題諸多。在韓國新一代的年輕導演中有一半都是海外留學生。在注重人才數量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看質量,在除了迎合電影的商業化外,我們的新一代導演應該認真的思考一下。(在第六代導演中,他們對于電影的思考還是挺讓人滿意的)除了以上外國經驗外,我還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在這個如此注重開辟與創新的年代,我們是否可以不要走的太前。首先端正一下自己的態度傅雷曾經說過“勞動態度不好而產生創造性的作品就可笑了。”我們身邊有很多付出勞動而沒有收獲的人,這種人不足為奇,王羲之也不是寫盡了八缸水,寫斷了無數筆錐才有一個書圣的稱號嗎?所以我們還是要回歸本質,端正態度、有更高的認識。這樣創新也許可能將離我們更近。二、請我們正視商業電影,尤其是在一部分有了一定電影基礎的人群當中,對商業電影十分看不起。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如果電影不商業化,不去迎合觀眾來換取他們手中鈔票的話,那么這些電影制作者將何去何從?如果這些電影不同臺競爭的話,我們的電影則會原地踏步。要是一味的追求商業電影也是不好的,就如同我們每天都吃奶油蛋糕,偶爾換一個營養健康的黑面窩頭,我們會接受不了的。所以我們在面對電影時要有一個適度的把握,不可過分的“商業化”,也不可過分的“文藝化”。三、充分利用新媒體,在2011年3月由樂視、騰訊、迅雷、激動、暴風影音、PPTV、PPS七家視頻網站聯合組建的“電影網絡院線發行聯盟”在北京成立。作為國內最大的影視劇版權庫,該聯盟旨在助推互聯網成為電影的第二的發行渠道。網絡用戶的快速增長,使我們有了強大的受眾群體。而且價錢便宜和正規版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這種模式下中國電影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我們也就期待更多優秀作品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