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算又帶寶寶去百貨游樂場游玩,結果發現卡券丟失了
到處找,垃圾桶找,廁所找,床底下找,書縫夾找,都沒有找到。
想了又想,好像不存在丟失的可能性。
記得出來游樂場時,手機和卡券放在一起,回到家后再拿出來的。
怎么會不見了呢?
還有四次呢,單算40元一次,貴死了
試試看跟那些服務員說說情呢
只能抱著這個希望了
好吧那就動身吧
抱著寶寶來到了游樂場,寶寶興奮的直拖鞋子。
服務員要卡券,我說,昨天還來玩了的,今天丟失了。你們那個誰誰誰還可以作證。
服務員先耐心的解釋道,這個沒有辦法,是公司的規定,大家都一視同仁,不管玩了幾次的,我們自己內部員工也是一樣。
如果你進去玩的話,老板通過監控會發現我,我自己要掏錢的。
云云一堆套話。
我說,既然你們自己都說了很多人丟失了卡券,說明這個卡券這樣設計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你們老板是誰,我跟他提下意見。
服務員白眼一翻,我們老板基本不在這里的。
我很生氣的說道,我跟你們老板說,你們老板都會同意我進去玩的。
(潛意識是,你們這些小羅羅都不同意,簡直太沒服務意識了)
服務員愛答不理,那你下次跟老板提意見吧
我說,你剛又說平常不在這里,我怎么提呢
服務員說,頭次見到像你這樣(較勁)的人,我會把你的意見反映給老板的
我又放低姿態,那我就玩今天這次可以吧
不可以!服務員口氣非常堅決。
真是有顆愛司如家的心啊
好吧,又繼續反復折騰,折騰反復,還是不可以補卡
回家吧
不知道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前段時間武志紅老師丟失電腦的文章。
“并且,昨天我和我的心理醫生也談了此事,依照我們共同的分析和感覺,的確是,我自己有強烈的無意識的動力,想丟掉這個電腦,以及我所有文字上的才華”
“依照自我分析,和我的心理醫生的分析,我的確是有強烈的潛意識動機,要丟掉自己的電腦,其中有我所有的文字資料,所以它有強烈的象征意義”
任何一種行為都是潛意識的體現,武老師丟失電腦是這樣,我丟失卡券也是這樣。
因為,前面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我有丟失卡券的意向了。
每次玩完,我都是隨意放在口袋里,哪怕我知道有掉出來的可能。
上周,在樓下玩,卡券丟失在地上,被意外發現的。
結果我還是隨意對待。
昨天玩完,給寶寶喂奶時,卡券丟在了游樂場,被工作人員撿到。
我一點也不重視這張卡券。
潛意識在告訴我什么
我不喜歡去那里玩
一來百貨商場空氣不好,很悶(今天年元旦賣場衣服人員說的這句話看來我是非常認同)
二來自己口袋里面沒有自己掙的一分錢,沒有勇氣消費,或者沒有底氣和資本消費
三來里面都是工作人員,而我,已經兩年多沒有正式工作了,這點尤為自卑
四來現在是春天,萬物蘇醒季節,內心更傾向于帶她去野外或者公園,賞花游樂的
五來更想帶著寶寶哥哥一起過來玩,寶寶喜歡跟著她哥哥一起玩,爬隧道會有勇氣吧
于是,這張卡券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是故意的”在丟失。。。
想到昨天很理直氣壯的跟服務員爭辯,也是醉了自己
如果按照我的說法,應該改變這種卡券的方式,那么有什么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很簡單,配一臺電腦,玩的次數與身份證號碼或者手機號碼匹配,不需要帶什么紙張卡券。
目前只有這種制度,那么我就不得不遵守。
它不缺來玩的人,這種紙張卡券制度沒有影響到他的利益,沒有影響到別人因為丟失卡券而永不再過來玩的人數總量,丟失的可能少或者多,但是不再來玩的人就很少很少了,那么,它為什么還要理睬你呢
在他看來,你來不來無所謂,不影響絲毫他的存在和運作
而我使勁跟他們爭辯,現在一想,其實純屬浪費時間和精力,雙方都不討喜
我與他們沒有任何利益的或者親朋戚友的關系,他們憑什么幫你,愛咋地就咋地
而且我溝通的方式也有問題。
先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要對他們說的各種理由表示認同,然后再用咨詢或者請求的語氣“我知道你們也很為難,但是我從很遠地方趕過來,我女兒非要玩,可不可以就玩這次”
然后用無比誠懇的眼神看著他們。
結果兩種,不同意,或者同意玩半個一個小時,要求續卡
不同意的話,馬上瀟灑離開,談下去沒有任何效果,耗時耗力
同意的話,就進去玩。
如此而已。
爭辯,也有爭辯的方式和邏輯思維和心理思維。
死硬爭辯,甚至吵鬧,只會顯示自己的無知和愚蠢。
也是浪費人生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