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周周
編輯|李小天
???????? 俗話說,人高在忍,人貴在善。那么茶,貴在何處呢?今天來聊聊“茶貴在白”的白茶及其加工。
(一)、簡史
?????? 白茶是我國傳統的特種外銷茶,主要產于福建省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臺灣省也有少量生產。此外,浙江省安吉縣生產的“安吉白茶”,目前已聞名全國,所謂“茶貴白”,即是認為茶色白者系品質上乘的象征。它采用的是一種白茶品種的茶樹,以春季所萌發白色芽葉為鮮葉原料,用綠茶加工工藝生產的茶葉產品,屬于一種特殊的類別,不要與傳統的白茶相混淆。
?????? 白茶的生產歷史悠久,如白毫銀針是1796年創制于福建省福鼎縣。當時采用菜茶群體茶樹芽頭制成,1855年白毫銀針開始改用大白茶肥壯芽頭制成,1881年已有出口,暢銷德國、法國等。白牡丹是1922年創制于福建省建陽縣。目前福建省外,臺灣省也有白茶生產,暢銷東南亞各國。
(二)、白茶分類
?????? ①白茶依茶樹品種不同分為大白、水仙白、小白。以大白茶品種制成的稱“大白”,以水仙茶品種制成的稱“水仙白”,以菜茶群體品種制成的,稱“小白”。
?????? ②依鮮葉嫩度不同制成的成茶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純用大白茶或水仙品種的肥芽制成的,稱“銀針”。以大白茶品種的一芽二葉初展嫩梢制成的,稱“白牡丹”。以茶嫩梢一芽二三葉制成的稱“貢眉”,制銀針“抽針”時剝下的單片葉制成的稱“壽眉”。
(三)、品質特點
?????? 白茶品質特征的形成,一是因為采摘多毫的幼嫩芽葉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曬烘干工藝,這是非常獨特的。
?????? ①白毫銀針芽頭肥壯,被白色茸毛,具銀色光澤,內質香氣毫香高顯,滋味甘爽,毫味濃,葉底嫩勻,湯色淺杏黃色。
?????? ②白牡丹芽葉連枝,葉色黑綠或翠綠,葉背銀白(故有青天白地之說),葉緣垂卷,香氣鮮純,有毫香,滋味純爽有毫味。
(四)、加工工藝
?????? 了解過白茶的簡史、分類和品質特點,接下來主要以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的加工工藝為例,給大家介紹白茶的加工工藝。白茶是六大茶類中加工工藝最為簡單的茶類,其加工工藝基本為三大步驟:采摘,凋萎和干燥。
1
白毫銀針的加工
??????? 因產地不同,白毫銀針制法略有區別,一般分福鼎制法和政和制法。
福鼎制法
(1)采摘
?????? 一般是在清朝前后,當大白茶茶樹新芽抽出時,采用肥壯單芽。選擇清明前涼爽晴天采下的單芽制成的白毫銀針為上品,清明后再采,制成的白毫銀針只能為次品。
(2)萎凋
??????? 是白毫銀針加工的關鍵工序,將茶芽薄攤于水篩或萎凋簾上,注意攤勻不能重疊,然后放于陽光下暴曬,待含水量為10%~12%即八九成干時,改用文火焙干。如遇其他原因,不能曬達八九成干,或采后遇陰雨天氣,要用低溫(比文火略低)慢慢烘干。
(3)烘焙
?????? 烘焙時,在焙芯盤內用薄紙墊上,以防芽毫灼傷變黃,萎凋達八九成干的茶芽攤在焙芯內,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每籠約0.5 kg,約烘30 min。
政和制法
(1)采摘
?????? 在大白茶抽出一芽一兩葉時,嫩芽連葉同采下來,然后在室內摘取芽頭,俗稱“抽針”,抽針后,芽制銀針,葉則制白牡丹。
(2)萎凋
?????? 先將葉子攤在水篩中,置于通風場所萎凋至七八成干,或在微弱的陽光下攤曬至七八成干,之后再移至烈H下曬干,一般要2~3天才能完成。如果在晴天也可以采用先曬后風干的方法,一般是上午9時前,下午4時后,陽光不太強烈,將茶芽置于陽光下曬2~3h,移入室內進行自然萎凋至八九成干。
(3)干燥
?????? 政和銀針經萎凋后,原先是放在強烈陽光下曬至足干,除非久雨不晴,萎凋困難就必須烘干。現在大多數是萎凋后,再用焙籠文火焙至足干。
2
白牡丹的加工
(1)采摘
?????? 自牡丹一般在4月初采制,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鮮葉要求“三白”,即嫩芽、初展第一葉、第二葉均要求密披白色茸毛因鮮葉來自不同品種,成茶品質也有差異,采自大白茶品種,稱“大白”;采自小葉種菜茶,稱“小白”;采自水仙種,稱“水仙白”。
(2)萎凋
?????? 根據氣候情況,可采用室內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以及加溫萎凋等。
????? 室內自然萎凋是鮮葉采回后,薄攤在水篩上,每篩0.3 kg左右,注意攤葉均勻,然后放在通風良好的萎凋室內的晾青架上,經35~45h萎凋,芽葉毫色發白,葉尖翹起,葉緣略顯垂卷,此時間兩篩并為一篩,繼續萎凋至含水量為22%時,再兩篩并為一篩,繼續萎凋約10h,至含水量減至13%時,即為萎凋適度。
?????? 加溫萎凋是向萎凋室吹送熱風(加溫萎凋室),掌握萎凋室室溫在22~27℃,相對濕度60%~75%。歷時25~30h,萎凋葉含水量減至25%左右,葉尖翹起,葉緣垂卷。此時應及時下篩堆積3~4h,葉片主脈變紅棕色,葉色轉暗綠,青氣消失,發出清爽的甜香,此時可進行烘干。
(3)干燥
??????? 手工干燥每籠攤葉0.75 kg在70~80。C下,烘焙15~20 rain即可達到足干,操作手勢要輕,防止芽葉斷碎,影Ⅱ向外形完整。
??????? 機械干燥用機器干燥時,采用低溫烘干,風溫80。C,攤葉厚4 cm,歷時25 min即可足干。
參考文獻:
[1] 古能平主編,茶葉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4.04,第249頁
[2] 張福勝編著,優質茶葉加工新技術與手工炒茶,科學普及出版社,2012.02,第138頁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紅茶加工,工藝如何?
?茶葉加工除了殺青、發酵,你還了解哪些?
?為什么茶葉會有各種各樣的名字呢?
?茶樹是什么時候從哪里發源來的
?茶樹是什么?茶樹的一生究竟如何?
?茶葉到茶杯的距離
?你不知道的茶馬古道
喜歡茶的朋友們歡迎添加小編微信號:jizhiyangcha互相交流學習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