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感受無條件的愛父母先學會無條件的付出

《無條件養育》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學著阿爾菲·科恩所著,科恩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和教育講師,同時也是美國進步教育的領軍人物。他探索出了關于兒童教育的一系列先進理念。《無條件養育》是科恩第一本關于孩子教養的圖書。在本書的序言中,翻譯作者小巫就指出:科恩是一個十分偏激的學者,偏激并非貶義詞,相反它是說科恩在學術上的嚴謹。

《無條件養育》這本書一共分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給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有條件的養育模式,第二部分科恩提出一些實質性的方法和建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無限的接近無條件養育模式。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實驗作為論據,十分具有說服力。

說起無條件養育,或許作為父母我們都會認為孩子就是我們生命的延續,給予孩子的愛當然是無條件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科恩在書中提到,要想知道什么是無條件養育,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什么是有條件的養育模式。

科恩指出,有條件養育就是看中孩子的行為,而非孩子本身。作為家長我們或許經常如此,在我們的孩童時代,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所謂的有條件養育。不信大家來看看:

愛的暫停——孤立孩子暫時收回愛;

獎勵與懲罰——承諾獎勵,做錯了就懲罰;

過度管制——控制孩子的人身自由;替孩子做出選擇;

仔細想想,我的童年里好像這每一條都有經歷過,做錯了事情,除了被父母一頓臭罵,還會被不理不睬;經常會提出如果考試好了就給獎勵,但是做錯事了就是一頓“竹筍炒肉”,好像很少具有選擇權,所有成長上的大事都是父母說了算。這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有條件養育的模式中找到自己成長的影子。

是的,在看這本《有條件養育》的時候,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這本書顛覆了我的許多傳統的看法。我們知道要盡量少去懲罰孩子,但從不知道表揚和獎勵也最好不要被頻繁使用,因為表揚和獎勵都屬于正面強化,會讓孩子對所做的事情本身失去情趣,更多的關注于為了得到獎勵或者是表揚。

懲罰就更不用說了,科恩指出懲罰的后果就是:懲罰令人暴怒;懲罰會讓孩子和家長之間形成惡性循環;懲罰最終都不能成功的解決問題;懲罰還會破壞我們的親子關系,最重要的是懲罰會給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讓孩子學會懲罰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盡管我知道在養育中懲罰要盡量被少用,但是自己從來沒有仔細的思考過,懲罰這種“身教”會給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

作為新時代的父母我也在不斷的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但是看到《無條件養育》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它告訴你錯的為什么是錯的,而對的為什么是對的,看過了那么多的育兒書,再看《無條件養育》,無條件的養育方式好像為那些零零碎碎的科學育兒方法找到了根源。

什么是無條件養育——孩子本身比行為重要。就是說孩子的行為都是在特定環境下發生的,我們應更多的去關注孩子自身而非行為。科恩也指出,這世上并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沒有任何一種養育模式可以按部就班的去進行。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行為無限接近無條件養育。

作者為我們提出了無條件養育的13條原則:深思熟慮;重新考慮自己的要求;專注長遠目標;把親子關系放在第一位;不僅改變行為,而且要改變視角;尊重、尊重、尊重;做到真實可信;少說,多問;記住孩子的年齡;在符合事實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動機;不說沒必要的“不”;不要那么死板;不要匆匆忙忙。

和有條件養育比較來看,無條件養育模式把更多的改變放到家長的身上而非孩子的行為方式。沒有具體的方法,我們只能盡量的去避免做一些事情。比如什么事情應該是被限制的——愛的孤立;遠離威脅,遠離賄賂——好比不要總是說我再也不帶你出去玩了,不要去給孩子購買太多他想要而不是他需要的東西;有關成功和失敗,不要過分的去關注孩子是否成功,給孩子制造出只有他們成功了,我們才會為此驕傲的心里感受;此外,作為家長,如果能夠努力的去和學校一起共同努力,做無條件養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當然更好。

說到有條件養育,好像我們總會“對號入住”,很快找出哪些是有條件養育的模式,但是說的無條件養育,盡管科恩提到了許多的原則和方法,讓人總是感覺有一種虛無的感覺,就是我不知道如何來做。我想原因有二,其一,作為父母,我們深受自己成長環境的影響,或許我們的成長環境決定著我們的養育模式。其二,我們一直在實踐的都是有條件養育,而無條件養育我們還得繼續去實踐與摸索。

為什么說我們的成長環境決定著我們的養育模式,作者從三個方面提出,分別是我們所信奉的;所感的以及所懼的。什么是我們所信奉的,就是社會的大環境會影響到我們對孩子的看法與做法,如果大家都覺得和孩子開玩笑不是什么大事,或許我們也就會默許;所感的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帶給我們的影響,當我們在養育的過程中失去耐心的時候,小時候我們是怎樣過來的,這種方法也會被我們用到對待自己的孩子;什么是所懼,就是我們對自己的養育模式缺乏自信,甚至害怕。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害怕自己失去強勢的家長往往是最強勢的”。

作為父母,我們或許因為自身的局限而選擇了有條件養育,但是看過這本《無條件養育》之后,讓我知道,有條件養育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在養育這條路上,我們嘴巴上喊著無條件養育,但在養育的過程中卻總是被有條件養育所左右。是的,養育是任重道遠的,但任重道遠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正向書中所說:教室的要素并不在于老師教授了什么,而在于學生學到了什么;家庭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孩子接收到了什么信息,而非我們認為的我們在傳遞什么信息。

\":0}X??=??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聰明伶俐朱安娜, 閻王殿上去長大。 可憐五歲呼吸止, 笑著走向死神家。 安娜走好,可惜朱莉安娜呼吸肌喪失功能,...
    旖旎i閱讀 212評論 4 9
  • 在今天閱讀的《孤獨小說家》的情節中,被里面的兒子小馳心疼爸爸、關心爸爸的行為所感動。 “老爸……”小馳吃完正餐,一...
    銥漩娜閱讀 18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