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我想寫給五月天》這篇文章無人問津后,確實失落了一段時間,也停止了文章更新,然而并不是因為信心喪失,而是因為實在沒有想到合適的東西來寫。
最近在看大前研一先生的著作《專業主義》,當然,看書名可能就會覺得這是一個教我們如何成為專家的一本書(我沒看之前也是這樣覺得的)??戳酥蟀l現,這本書,跟《異類》這類書籍還是有所區別的。
大前研一先生這本書的立足點并不是成為專家的方式大綱
,而是通過對當前時局的分析,從企業家的視角來給我們講述專家對于21世紀的意義,并舉例說明就目前來說許多企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
這里我并不打算重復這本書的內容,只是想寫寫看完這本書之后的一些思考。這肯定沒辦法涵蓋本書的所有內容,但是確實是一些自己的想法。
1. 對專家這個概念的誤解?
從讀大學開始到現在,我對于專家的定義就是,“精通某一領域的技藝的專業人才”。然而,大前先生在書本開頭便否定了這種說法。他心目中的專家,只做到這點是不足以在21世紀立足的,我的概括是除了精通某領域的技藝以外,還需要能夠在掌握傳統知識的基礎上,嗅出未來的方向并且能夠打破常規大膽創新的人才。
我們現在理解的所謂專家,往往會受限于自己已有的專業知識,而沒辦法在此基礎上作出創新。或許也因為這種現象,所以有人寫出了《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下實踐》這類書籍吧。為的是提醒所謂的專家能夠在必要時跳出專家的身份,像外行人一樣去思考所有的可能性,而不是受制于已有的知識寸步難行,這樣才能夠配得上專家這個身份。
“專家就是做好本分工作就夠了,只需要精通某個領域的技能?!?/del>這種想法,是我一直以來對專家的誤解,或許很多人也會有這種誤解吧。大前研一先生說這頂多只能算得上是“專業人才”,并不足以稱為專家。我覺得還是挺在理的。
2. 日本的教育一定比國內好?
或許這是我另一種誤解,其實在不了解一個國家的國情的基礎上,真的不應該草率的進行判斷。
我們很經常會批判國內的教育,因為它扼殺了我們青少年的思考,只是不斷的填充知識。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日本很多東西這么優秀,日本的教育水平肯定比我們好很多。
然而,大前研一先生,在這本書這里也批判了日本的教育,不但如此還批判了日本政府。大概是這個意思:
由于日本的教育注重給學生灌輸知識,而不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點其實跟國內很像)。這也導致了在國際問題上,日本政府那些高層并沒有根據時事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只會跟著美國的腳步走。
其實這樣看來倒也符合我們對日美兩國關系的印象。想要去國外接受教育還是要了解清楚,自己想要的教育,是否是那個國家能夠給予的?日本的服務態度很是專業,或許是他們一直以來所信奉的原則,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好的一面,沒有考慮到日本的教育,其實也面臨了很大的問題。因此,在沒有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之前盲目地躋身到國外大學讀書,或者并不是明智的選擇吧。
3. 無國界經濟
我個人理解這個理念是跟經濟全球化有點像,而這個無國界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互聯網的興起而促使的。大概指的是:
我們的工作可以很方便的跟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合作,共同創造價值。
這樣看來,豈不是跟我們IT業的開源項目有點相似?跟我一直向往的自由職業之路的走向大體相同?現在很多人還是害怕失業,但是我覺得,世界之大總有容身之所,關鍵還是自己,是否能夠適應這個趨勢,溝通能力是否足夠,專業能力是否過硬?
世界之大,還怕沒有工作可以做?當然,我也覺得無國界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肯定沒辦法為你們提供像銀行那種高額的社保還有公積金,如果你們是看中這些的話,或許我說的話會冒犯到你們,但是我個人是絕壁擁抱這種“無國界”趨勢的。
我相信很多程序員都會擁抱這種自由的,遠程協作的工作模式。目前也發現了國內已經有一些公司采取這種方式了,比如,彩程設計
,他的員工不多,但是我看資料,他們并沒有指定的工作地點,而是來自中國各地。相信以后這種模式可以進步到跨越國界。
不過,總體來說,以這種方式運營的公司目前還是比較少,因為除了技術,還要考慮到員工的自我監管能力,畢竟,如果不在一個地方工作難免會有所松懈,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利于公司和項目的發展。不過相信未來我們這一代人的自我監管能力會有所提高,然后這種工作方式便更加有推行的可能了。StackOverflow
不就是以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嗎?
最后, 畢竟這是讀后感,參雜了很多個人的獨立想法。如果你能看到這里,小弟萬分感謝(就算你是直接跳到這里,我依然感謝,畢竟你點開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