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斯金納的箱子里

一口氣看完25集的《心理罪II》,雖然不及原著寫的好,但拍得還算有良心。全劇貫穿始終的主線就是斯金納箱子理論,其中穿插著仇殺、綁架、有組織代孕、販賣人口等相互關聯的案例,各位主配角或多或少都有著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雖有拖沓,但比較驚悚。這里就不劇透了,有興趣可以看書或上愛奇藝、樂視TV去看劇。我想說的是那個心理學理論——斯金納箱子。

我百度了一下斯金納箱子的概念,又到知乎、果殼等科普類網站去簡單學習了一二。大概復述如下。

斯金納是美國的一位很嚴肅的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他最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就是斯金納箱子。

實驗是這樣做的——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的實驗,是在他設計的一種動物實驗儀器即著名的斯金納箱中進行的。箱內放進一只白鼠或鴿子,并設一杠桿或鍵,箱子的構造盡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動物在箱內可自由活動,當它壓杠桿或啄鍵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動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裝置記錄動物的動作。斯金納的實驗與巴浦洛夫條件反射實驗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納箱中的被試動物可自由活動,而不是被綁在架子上;(2)被試動物的反應不是由已知的某種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為(壓杠桿或啄鍵)是獲得強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應不是唾液腺活動,而是骨骼肌活動;(4)實驗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腦皮層活動的規律,而是為了表明刺激與反應的關系,從而有效地控制有機體的行為。

好吧,我翻譯一下。簡單的說,斯金納箱子理論,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強化手段,可以讓動物(也包括人)的行為出現變化、形成習慣。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但這個理論卻著實可以用來做心理治療,糾正錯誤的應激反應,消除心理陰影。當然,如果應用不當,也可以讓心理陰影越來越大,誘導患者自殺或殺人。我列舉一下劇中的例子吧。

場景1:?該劇開篇的兩個謀殺案,都是網紅在自己的房間里做直播,被假扮送餐小哥的殺手騙開了門后殺害。我曾經登陸過斗魚的直播平臺,一群并不怎么出眾的妞兒,在隨便說著話,有時唱兩句歌,既沒有完整的話題,也沒有醉人的嗓音。但是,就是有很多人來打賞。那賺錢的速度,我寫一百篇材料也抵不上人家一分鐘賺的。我當時很奇怪,難道真的有那么多有錢人,以隨便扔錢為樂?但是后來我看了一些報道,發現打賞的并不都是有錢人,甚至一些學生、打工仔辛苦存錢或騙錢也要來打賞,這就更加奇怪了。

如果用斯金納箱子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便很了然,那些電腦旁的小白鼠,其打賞的行為和在箱子里撬動杠桿是一樣一樣的,碰一下或兩下就有食物掉下來,打賞一次或兩次對方那個活的人就會說話或按你的要求來說話,于是便上癮了,打賞成了應激反應。這也印證了斯金納箱子的一個引申理論——食物掉落的次數,不規律比規律更讓生物體容易上癮。

場景2:?在教化場里,害怕毛絨玩具的女孩被重新安排到她遭受傷害的那個過程中,催眠師在一旁引導她,力求讓她不再恐懼那個當眾扒掉她衣服的商場門口的玩具熊。這原本可以用正常的反應來強化她本該正常的行為,但罪惡的催眠師卻將錘子遞給她,讓她錘殺了熊里面的那個人。她的病暫時好了,同時留下了更加巨大的心理陰影。

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斯金納箱子理論一方面確實是治愈精神疾病的好辦法,重新回到造成發病的事件中,用正常人的反應來強化患者正常的行為,N次之后自然有所好轉。但另一方面,一旦是他人心存惡念的引導,或者是自己無意識的、有偏差的引導,都會墜入另一個深淵。

在影視劇中,為了制造沖突和高潮,肯定會有一些罪大惡極或極度變態的家伙來利用某些科學理論各種殺人,現實生活中我們基本不會遇到。但是看完了該劇,查閱了斯金納理論,并且有所思考之后,我還是驚出了一身冷汗:呀,我們都是箱子里的小白鼠啊!

我之所以這樣講原因有二:一是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某種或大或小的心理陰影;二是我們常常自己引導自己脫離陰影,而引導的過程肯定有偏差。再引申一下,很多不好的行為方式或觀點,只是因為在強化、反饋中不斷刺激,從而便固化下來,成了我們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加班,起初我對它是相當厭惡,但是沒辦法,因為工作忙所以要不斷重復這個行為。在漫長重復的過程中,會有來自不同方位的反饋,比如說完成某項工作的成就感、他人或真或假的稱贊等等,時間一長,對加班就會上癮,甚至形成習慣,有事沒事兒總喜歡再干一會兒。貌似很敬業,實則是低效能的表現。

這樣的例子太多,我就不再舉了(在公共平臺也不太好說)。我仔細分析了一下我自己的某些陰暗面,發現其形成也大致符合這個理論。而脫離了陰影更加廣泛地看開去,所有好的、不好的行為似乎也都有著相關的聯系。所以,這部劇讓我分明感受到的,是我們都在一個箱子里,我們就是小白鼠。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多少都會經歷些不堪,有一些創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大家都是PTSD的患者,區別只是危害明顯或不明顯罷了。這種危害在箱子內遭受不同的刺激,產生不同的結果,陰影因此放大或縮小。看透了這個本質,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檢視自己內心的健康。


無戒365天訓練營 第46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