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剛才聽了易家揚老師分享特別感動,我們這一代人走上音樂這條路其實深受滾石的影響,學理工科,沒想到會走進唱片行業,一做24年。
唱片公司都很像,都有一座小樓,破舊的小樓,我們原來的地方在北京天寧寺,一座遼代的古塔下面有個院子叫北京唱片廠,我們租了里面的一個樓開始。
說到企劃,聽起來感覺是特別久遠的一個概念,它其實屬于唱片工業時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一直覺得做企劃是一個非常杰出的群體,我骨子里是有精英意識的,一個好的企劃的音樂閱讀量要非常大,要有很好的文學概念,更感性和敏銳,對一個事物的未來發展成什么樣充滿想象力。
在唱片時代,做音樂的人非常少,音樂媒體也非常少,傳播通道也比較少,那時候一個漂亮的文案出來就會打動非常多的讀者去唱片店買唱片,所以一個完整的企劃對于唱片能夠快速地進入市場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還有跟它并列的電臺的DJ的推進,所以我覺著過去音樂媒體本身是精英階層,他們有音樂閱讀量,有審美,有使命感,有很重要的價值觀,然后可以向歌迷推薦什么。
那個時代我覺著特別美好,回不去了,但是到了現在,時代是一個嶄新的樣子,剛才說了,在網易云音樂平臺上有五萬注冊的獨立音樂人,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在興奮之余也會帶來很大的困惑,這么多的音樂,每個音樂人每年要產生非常多的作品,放到一個平臺上怎么能夠被別人接受?我覺著做音樂本身不難,但是如何被別人聽到,這個傳播的過程會特別難,因為平臺少,通道窄,那么多流量,還要跟大量的歷史作品都擠在這個窄窄的通道,還有大量的音樂綜藝,復制的翻唱,跟你們原創擠在一起,這是個特別難的事,我其實也一直在困惑這個問題。
迷失了很多年之后吧,還是想做音樂,做廠牌,還是想從挖掘和塑造開始。我有一點心得就是新媒體給我們帶來很好的傳播工具。
音樂永遠都不會改變的,音樂的創作、制作、音樂的品味,一個音樂人對這個世界的表達永遠都不會改變的,但傳播方式在變,新一代的音樂人應快速地利用好這些手段。
我在做廠牌之前接觸了很短一段時間的直播,我甚至找了很多有名的歌手甚至在大賽中得過第一名的歌手跟我一塊上直播,但當時的情況特別慘,效果特別差,看直播的人根本不想聽唱歌,就想跟你聊天。很多國外的音樂紅人非常會跟網友溝通,他們做的內容更對路。
音樂本身沒有變,只是傳播的方式更立體,更多樣。后來在快手看到三個小女生在玩,特別有感覺,我能想象未來她們的樣子,所以也是跟易家揚老師一樣,跟她們四個月的溝通,打破僵局,讓她們慢慢對你產生信任,對于98年的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京文是什么,她們的父母都比我小,我就想順著她們的方式去做,然后利用新媒體的工具去傳播累積。
原來做唱片是經過很漫長的前期做準備,然后等著一激爆發的一個過程,很快,很多唱片瞬間就判斷出結果了,那個壓力和風險非常大。
而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好處是把做音樂的周期掉過來了,在之前做非常多的觸碰,跟市場觸碰,得到很多印證的東西,不斷得到粉絲,有了自信心,這算是對新的環境的一個感受吧。
盧小旭:我是80后的代表,小學是聽著易老師滾石的趙傳、齊秦的歌度過我的小學時光,中學是聽著李輝老師京文的搖滾度過中學時光,懷揣著搖滾音樂的夢想,北漂來到北京,但一不小心做到了游戲音樂,一做就是十二年。
我簡單介紹下,小旭音樂有兩個標簽,一個是游戲動漫或者叫二次元音樂,這么一個團隊,而且做了十幾年,在一個細分領域扎的很深。
我個人會給大家一些建議,我認為未來的音樂都是細分的音樂,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通吃比較難。
第二個我今天也代表了新形態下的音樂公司,剛才提到網易云音樂有五萬多音樂人,音樂人我們叫做UGC,我們公司現在有110人的規模,應該叫做PGC,這個時代大家都在玩UGC,為什么還會有我們PGC的團隊?能夠存活下來而且還能夠做這么大呢?
我們的辦公地址跟網易云離的很近,那邊有兩棟別墅,北京大概有七八十人,上海有十幾個人,廣州有十幾個人,成都有七八個人,我自己是成都人,是從成都北漂來到北京呆了十幾年,做了十幾年的游戲動漫音樂,我們公司類似于臺下的獨立音樂人活著作曲方向的大概有三十多人,而且他們都是坐班的形式工作。
做動效的有十幾人,還有配音的聲優,大概有七八人,這些人全部在一個別墅里面集中化管理,也是比較奇怪,很多人覺得中國怎么會有這樣的音樂公司,能把這些自由的藝術家給攢一塊,把這些很靈性的藝術家集中起來怎么管理,因為我們公司相對做配樂比較多一些,在音樂制作領域更多的是為別人的產品去定制音樂或歌曲,跟易老師和李老師這種純原創流行音樂可能會有一些區別,盡管這兩年我們也在做一些動漫歌曲,但我們起家的還時定制配樂。
這對大家的音樂技術的要求會更高,因為它不是讓我們自由聯想無限制去創作音樂,而是要為游戲為動漫這個產品量身的定制聲音的部分,所以說有利有弊。
利就是我能夠存活下來,我不知道臺下的音樂人有多少能靠音樂吃飯。我個人覺得做音樂要想在未來十年個人有所建樹的話,還是要全職的去做,這點我個人覺得很重要,如果你白天上別的班,晚上寫點歌,周末來演出的話,至少在這個領域的人脈、資源或者技術的提升會非常的慢。
弊就是我們是給別人做嫁衣的,商業模式更像一個Tube的這么一個方向,當然我們也在積極的做一些原創的東西,包括與網易云音樂的一些合作。臺下更多的是一些純原創向的獨立音樂人,剛才講了與音樂公司創作上的異同。
再補充下前面說的音樂領域的細分,五萬的獨立音樂人可能會分到各個不同的風格,現在我們的原創的作品非常多,創作的門檻下降了,而且平臺也非常多,傳播速度也很快,怎么能形成個人的標簽和獨特的風格,怎么能從每年上百萬首的作品里面脫穎而出,我覺得自己的標簽要非常的明確,像我們在一個細分領域扎十幾年覺得還有深扎的地方,所以對于個人來講,可能你喜歡某種音樂,應該在里面選一個你自己的標簽持續的把它做下去,這樣你成功或浮出水面的概率可能比較高一些。
最后建議我們獨立音樂人一定要有自我營銷的意識。依靠唱片公司或等著別人來幫你做營銷,或者自己沒有一個完整的商業思路是非常難的。
我們看一下現在能浮出水面的音樂人除了音樂很棒之外,其實他們自己的風格、所謂的情商、自己對自己的營銷能力其實非常強的,有時候他的營銷能力可能比他的作品更受到關注,所以你要寄希望像十年二十年前那種音樂公司來幫你,這個時代已經不太合適了,大家應該有非常強的自我營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