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宗教觀 人心與道心

不懂,來讀一讀,還是不懂。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假如這么理解:

人心惟危,是指人心之兇險。“人之病疼各別,或在聲色,或在貨利,或在名高,一切勝心、妒心、慳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種種受病,不一而足。”

道心是天地間恒常的東西,它不以外物轉(zhuǎn)移,卻又無法為身體的受、想、行、識所感知。它是一種大的規(guī)則,天地間的萬物都依照這個規(guī)則運行。通過外物的精細的探究和考量,可以逐步的探知這個道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者,皆所以為惟精而求惟一也。

假如道心是物,人心中感知的道心就像水中的月亮,它是月亮,可又不是。月亮在平靜的水面是完整的月亮,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又成了破碎的月亮,古人曾有盲人摸象,我們的心就是水面,它對外物,對道都有感知,可也夾雜了個人的感受,不在是處于“中道”‘“恒常”的那個月亮。

所以人們心中有了喜怒哀樂,有了貪嗔癡恨,不能夠以中道、恒常的立場來看事情。

剛才說的是情感上的偏向,除了情感上的偏向,還有由于認知的局限而導致的偏頗。

孔子說: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拿對景觀設(shè)計的認識舉個例子。

在城市美化運動橫行的時代,大部分人都認為耗費大量資源的人工景觀是美的,但俞孔堅老師等人卻看到了背后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鮮明的號召重回“自然之美”,引起了一股模仿的風潮。城市美化運動的利、弊皆有,有人看到了視覺美的彰顯,有人關(guān)注的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知者過之,愚者不及”,贊賞生態(tài)價值觀念的覺醒,也對一股腦的大喊“生態(tài)”感到迷惑,似乎有了生態(tài)的標簽什么東西都可以賣出去。景觀的“中道”是什么?不在一味的偏頗。

通常來說,大家都認為人心的善是好的,卻不知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自己心中有一個標尺,達到了就認為自己在善,心滿意足,而以此尺衡量,別人之不善盡顯,這就導致了微細意中的煩惱:自我的愛染、自我的執(zhí)著、自我的高慢、自我的愚癡。

"執(zhí)中無權(quán),猶執(zhí)一也",部分的正確,如執(zhí)一概全,就陷于謬誤。

孔子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叩其兩端而竭焉"。空空如也,無一己之執(zhí)念,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深刻的理解而進行辨識。有點類似辯證的思考方式。

這個世界是黑是白,有人說白,有人說黑,于是乎有人便說既黑也白,或者稱之為灰。認為這種折中的法子便是中庸。

實際上,中庸不是折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By樂小北大勛勛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夢想,一份體面的工作,一套面朝大海的海景房,一場說走就走...
    大朔要努力閱讀 267評論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