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印象比較深的一個觀點是“常讀常新”,是在中學時期讀過的一篇閱讀理解留下的印象。
現在回頭一看,那篇文章的作者是畢淑敏,她對《海的女兒》這篇童話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感悟。8歲的時候讀人魚公主的故事,“我”哭到不能自已,為可愛的公主變成大海上的水泡而憤憤不平;18歲的時候,讀出了愛情,讀出來無私高尚而不求回報的愛;28歲的時候,“我”已為人母,這時候深深關心人魚公主的家人,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來關心小女兒;到了38歲,“我”開始寫小說,于是開始探究安徒生的寫作技巧;又至48歲,已過不惑之年,即將五十知天命,這一次“我”讀出這是一篇關于靈魂的文章,人魚公主經歷的挫折和磨難,只為尋求不朽的靈魂。
雖然作者的立意是為了表明“童話,并不只是給兒童讀的”,可這種“常讀常新”的讀書理念是有普遍性的。
關于讀書,最喜歡的一種方式莫過于寫讀書筆記,可以是有目的地記錄,有時單純為了喜歡而記錄也無可厚非。可以是有感而發,也可以是摘錄美文。提前準備好精美的筆記本,一支可以流暢書寫的筆,隨著文字在指尖流淌,心會靜下來,書也會看進去。在當今這個人心浮躁,電子產品無處不在的社會,能有這么一段悠閑時光,就好比找到了陶淵明的“世外桃源”。
關于怎樣有效的讀書,分享蘇蘇的一些建議:
1、明白你讀書的目的。明確目的,找到你要的重點,有所讀,有所不讀,有所精讀,有所略讀。
2、了解書的大概。通過前言、目錄、序以及后記等,提前明確于你有用的部分。
3、做讀書筆記。爭取做到把書扔掉只看讀書筆記就足夠的地步,卻不是越詳細越好。
4、與書對話,抓住書的作者的思維。由淺入深,多次閱讀。
5、不同類型的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6、快速閱讀。
7、設定固定的讀書時間。
8、利用碎片時間。當你無事可做的時間段超過五分鐘的情境就是碎片時間了。
9、換腦式閱讀。 ? ?在一定的閱讀時間段里,同時閱讀不同類別的書籍。
最后,書不在于讀的有多少,而在于悟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