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別人的觀點作為開場白吧。“生活不止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并非三言兩語說的清的,似乎人人都談到了,又有幾人能講明白呢?當然,我也講不明白,只能說談談生活吧!
年輕人講生活,理想占據多些;不惑之年講生活,更多的是接受并認同生活的意義;耳聰之年談生活,更多的是對生活的肯定、回顧、總結。總之,不同階段的人群討論生活,都有著自身獨特的見解,都值得尋味。
在不同時段聽到這樣一句話,“人年輕時不要想著如何享受生活,要好好奮斗,掙到錢了什么都有了”。 似乎沒什么不對,仔細一想,不如是吧。我看來,享受生活,不是酒足飯飽無所事事,不是閑山玩水看似怡然自得。享受生活應是意識領域為主,形式主義為輔。 沒有根生,花焉芳?
周圍有類人,腰纏萬貫,從經濟角度看,早已超越小康水平,卻不舍吃穿,不善質,對自己摳,對他人更狠??赡苁窃缫言趭^斗的路上丟掉了太多美好初衷,以至于價值觀扭曲變形。難道這就是整天叫響著奮斗口號而換來的結果嗎?
良好的養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于從小點滴的積累,滲透到骨子里,那是內心的“主”。我們都知道何為三觀,可掛在嘴邊的,真正詮釋出來的為之少數。生活的質量取決于人生態度,而態度即是綜合價值觀的展現。非因某個人、物、事的感慨而得,非朝夕之悟。
生活不在奢侈,而在會講究。這個講究不是做給誰看的,而且唯心的。脫離這點,就變成窮講究、瞎講究。條件大小的情況決定自認合適的度,雖質有別,但獲得的快樂是相等的。既不是做給他人看的,自然不必拘于形式化,在于自我認同化。
我時常喝茶,雖沒有成品茶具、上好的茶葉,卻并不影響格局的高調。即便是普通水杯,洗茶、省茶的工序依然不落下,一喝,二飲,三品,四回味,充分享受這種過程,感受從中的悠然,讓一杯茶滋潤人心,讓一杯茶調劑生活的格調。我有財富五車嗎?我有奢靡嗎?只是小講究了一下,我的生活質量上去了,“這”就是態度。
所以說,不是掙到錢了,不是奢侈了,就有生活質量了。是價值取向融入到一頓飯,一杯茶,一根針,一根線組成的才是生活。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哪個富麗堂皇了?你能說沒格調沒質量嗎?
詩是美好的,詩境是人們向往的,因為有個向往,生活充滿美好。將簡單平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依然可以調味的如詩如畫。
我這年段,討論生活,有點不合時宜,但我敢講,不純是夜郎自大,而且對生活的自信和認知。
作為茶余飯后支言碎語,略揮粗筆,愿與友人共享,并博納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