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真相》編輯手記76momo媽11w

? ? 作為編輯,最希望的就是能負責一本好書:既有用,讀起來又有樂趣。

  做于賡哲教授的《狄仁杰真相》令編輯對狄仁杰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越發覺得出版這本書的意義所在:狄仁杰的真相應該被更多的人知道,如果只把他定位成神探或者神斷那可真是委屈了這位再造唐朝的功臣了。這么說似乎有“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嫌疑”,那就先看一段于老師在書中的原話:

  “有兩位將軍,一個叫權善才,一個叫范懷義,誤砍了昭陵的柏樹,高宗知道后勃然大怒。你到人家老爸墳頭上砍樹,人家能不憤怒嗎?何況還是皇上的老爸。高宗下令,一定要嚴辦這兩個人。

  案件交給狄仁杰,狄仁杰按照律法條文一審,認為應該免官。高宗一聽就炸了:“權善才砍昭陵的樹,是使我陷于不孝的境地,必須殺頭。”狄仁杰據理力爭,保住了他們,那話說得有藝術,他先給皇上戴高帽:“人都說勸諫皇帝難,我看要是碰到桀紂那樣的昏君就難,碰到堯舜那樣的明君就不難,我今兒覺得跟您說這事應該不難。”

  好,給皇帝把套設下了——您不想當昏君,所以您肯定聽我的,對吧?然后繼續給領導樹典型找差距:“您看人家漢文帝,有人偷了高祖廟的玉環,文帝一定要把這人滿門抄斬,執法大臣堅持按律法只能處死盜賊本人,最后文帝不也答應了?”

  “您再看人家曹丕當年,一個大臣勸諫他不要向河南移民,曹丕不聽,這個大臣上去一把抓住曹丕的衣襟,曹丕最后還是答應了。今兒這事我要是勸不動您,我都羞見前人了。”

  然后再曉以利害:“您今天為了一棵樹殺兩位將軍,千年以后人們怎么評價您?我今天堅持原則,是為了不讓您以后被人戳脊梁骨啊!”我全是為您好啊。高宗讓他又是戴高帽又是給臺階的搞得說不出話來,最后干脆耍個賴:“我就是想殺這倆人,你今天給我來個法外施刑如何?”

  狄仁杰一聽,冷笑一聲說:“律法是您制定出來的,就要遵守,哪能隨便改變,朝令夕改,那天下豈不是要大亂?您非要法外施刑,行!那干脆就從今天開始好了。”氣氛越來越緊張,皇帝氣得不得了,大臣們嚇得不敢說話,皇上有高血壓,把皇上氣出個好歹你狄仁杰負得起責嗎?

  狄仁杰上司張文瓘手里拿著笏板,使勁朝著狄仁杰揮動,那意思是:行了,別說了,下去吧,皇上都急眼了。狄仁杰還是不管,硬頂。最后還是唐高宗讓步了,他說:“卿能守法,朕有法官。”你能如此堅持原則,我有好法官了,于是命令史官把這事編入史書。然后授予狄仁杰侍御史的官銜。唐高宗這人真是不錯,性格是軟了點,但是氣度還是比一般皇帝強。”

  作為讀者的您是不是也發現狄仁杰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勸諫的水平那真叫一個高。其實這只是書中的一個精彩片段。隨著于賡哲教授幽默風趣的敘述,我們可以發現在“神探”傳說的背后的真相,是一個更加飽滿立體的狄仁杰:他品德高尚,不僅對自己的長輩孝順,對別的老人他也孝順,真正做到了儒家所說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才能非凡,一年斷案17800余起,竟然無一人稱冤,這不僅在數量上創造了政壇紀錄,在效率上也令人欽佩;他在堅持原則的同時處事手段多樣,對待酷吏來俊臣,他沒有接受拷打就承認自己“謀反”,后來又巧妙地通過綿衣向武則天傳遞冤情;他一生以儒家思想為自己的基本理念,他全心全意輔佐武則天,又在武則天眼皮子底下謀劃李唐復國。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狄仁杰的一生,小編覺得這個字應該是“謀”——謀心、謀國、謀天下。雖然于賡哲教授并沒有刻意地去講狄仁杰為現代人有什么啟示,但相信翻開書卷,品味狄仁杰的一生,您定會看到狄仁杰的人生大智慧、官場大智慧。您會感嘆,原來不經過演繹的正史也可以很好看。作為一位大學歷史教授,于賡哲老師對待歷史的態度是敬畏的,在引用史料的同時充分利用了出土文物,進行了合理的推理。誠如他在本書中提到:歷史為什么那么讓人著迷,就是因為真正的歷史雖然不能再現,但是根據實物和推理,可以讓我們無限接近真相。

2017跟著圈媽, 逼自己一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