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20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幕式上,昔日的拳王阿里一邊抑制著自己顫抖不已的手臂,一邊舉起了奧運火炬。這個鏡頭被作為體育精神的一個ICON,一直被播放了20年。
其時國內(nèi)已有了拳擊比賽的轉播,周日中午飯點兒打開體育頻道——世界拳王爭霸戰(zhàn),都是大比賽,看得好不酣暢淋漓。
泰森那會兒正是鼎盛時期,兇暴的威名人盡皆知,隨隨便便就一拳KO對手,哪至于現(xiàn)在淪落到拍個電影都被甄子丹欺負;大、小克利欽科剛剛進入職業(yè)拳壇,大克還未參政,更別提競選烏克蘭總統(tǒng);漂亮男孩梅威瑟還不著名,帕奎奧也剛剛顯露頭角,他倆那時都還沒戰(zhàn)勝金鐘霍亞,更沒想到這兩人之間的大戰(zhàn)是現(xiàn)在世界上頭牌的體育盛世;而泰森大戰(zhàn)老奸巨猾的霍利菲爾德,還要等到一年以后,才有了著名的咬耳朵事件;當然在這些名號響當當?shù)娜踔猓崔D播印象最深刻的,當屬還沒像現(xiàn)在這么人見人愛的解說員韓喬生老師。
除了轉播當時的拳王爭霸比賽之外,節(jié)目也會偶爾播放一些過去的經(jīng)典比賽錄像,其中就有阿里大戰(zhàn)福爾曼。那時網(wǎng)絡還不便利,經(jīng)過電視轉播這一番普及,這才知道了阿里有多厲害。
不過,那時候我只是個十歲出頭的斯文男孩兒,戴副眼鏡、還有點怕血,從小架都沒打過一回。拳擊怎么會跟我有關系呢?別說,還真差點有了關系。大學畢業(yè)時候有一陣子心情沮喪,就去報名參加了一個拳擊俱樂部。俱樂部很專業(yè),每次去了跟著教練一通拉伸、跑圈、弓步、蛙跳……二十分鐘熱身完了就差不多要斷氣,跳繩訓練的部分直接兩眼發(fā)黑。
然后才是學一些基礎的技巧,如何手架、如何移動、如何出拳、如何發(fā)力……嗯,這樣學下去,要是堅持住的話,練個半年大概可以上拳臺走走套路了。我成功的堅持了半個月。
好在,一個人就算慫包的很,也不妨礙他喜歡上了拳擊電影。
比如《洛奇》,看了不下二十遍。每次看到年輕的史泰龍,在清晨穿過整個費城,跑上藝術博物館的臺階,站在華盛頓的銅像前振臂高呼,心里還是會激動不已。這部經(jīng)典之作,從1976到現(xiàn)在有40年了,可是他老人家還在拍續(xù)集,去年還拍了一部衍生電影《奎迪》,這意大利種馬可謂是老驥伏櫪了。
《壞孩子的天空》當然沒能在1996年看到,那是后來怒刷北野武時的驚喜發(fā)現(xiàn)。小馬和信治兩個壞孩子上學時候吊兒郎當?shù)模瑓s意外和拳擊結了緣,小馬的宏愿本是進黑社會,倒是成就了信治。可惜此片沒有和港片一起,在90年代涌進大陸市場來,不然一定會有很多中學生跑去學拳吧?這片子寫實,拳擊橋段拍的也實實在在的好看,信治和小馬騎著車子在校園里閑逛的鏡頭堪稱經(jīng)典。另外,信治打拳很帥。
《憤怒的公牛》是影史佳片,早已超脫了拳擊電影的范疇,馬丁·斯科塞斯+羅伯特·德尼羅的組合,就不用贅述了吧。由于是傳記電影,老馬也故意用了黑白鏡頭,通片神韻非凡,功力深厚。影片開頭,德尼羅飾演的杰克·拉莫塔身披斗篷,一個人在拳擊臺上出拳、跳躍的長鏡頭,大概是對于一個拳手內(nèi)心的最佳詮釋了——孤獨、桀驁、內(nèi)斂卻又充滿危險,拳臺下千錘百煉的利刃,拳臺上嗜血成性的生靈。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2004年的時候已經(jīng)64歲了,他拍出了《百萬美元寶貝》,斬獲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希拉里·斯萬克,這個并不漂亮的女孩子,已經(jīng)不是《男孩別哭》里那個被人欺凌的弱者。她飾演的瑪姬,一個三十多歲才戴上拳套的女人,揮動自己的拳頭痛揍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直到生命最后,她也沒再向命運低一次頭。
韓國電影想來善于催淚,拳擊這種勵志題材當然駕輕就熟,何況還有神演技擔當崔岷植。《哭泣的拳頭》,兩個曾經(jīng)頹廢的男人,一個身陷賭博棄家敗業(yè),一個少年叛逆走上歪路。同樣的心路讓他們再次握起拳頭,參加新人王決戰(zhàn)各自晉級,相知相惜的兩個人卻要在決賽中定要拼個勝敗高下。
國內(nèi)的拳擊電影,在2013年有一部《激戰(zhàn)》,大概可以算做《哭泣的拳頭》的中國版吧。不過,這部影片的觀眾一定不限于男性,因為那里邊的男二號可是你們家小鮮肉彭于晏啊。
不過,國內(nèi)最值得看的拳擊題材影片,恐怕要屬2012年的《千錘百煉》了,這是一部紀錄片。片子真實記錄了齊漠祥、何宗禮、繆云飛幾個遠在四川的小縣城里的真實拳手,命途黯然,在社會底層沉浮掙扎的故事。想來現(xiàn)實太殘酷了,我至今沒敢看上一眼。
最近看的一部拳擊電影大概是2015年的《鐵拳》,片子很一般,仍是一個拳擊手在意外喪妻之后自暴自棄,然后又通過拳擊救贖自己的故事。不過杰克·吉倫哈爾和瑞秋·麥克亞當斯可算是男神、女神的存在吧。另外,據(jù)說這個片子本來是《8英里》的續(xù)集,原定是阿姆要演的——他要是演的話,嗯,至少電影里的歌都會很好聽。
《摔角王》其實不是一部拳擊電影,它講述的是一個美國職業(yè)摔角手的故事,但是說到拳擊電影,則必須提到它。因為主演是米基·洛克,這個曾經(jīng)風靡大銀幕的萬人迷,在1983年的《斗魚》中光輝奕奕,完全碾壓初出茅廬的馬特·狄龍和尼古拉斯·凱奇。可是他的性子太怪了,拋棄了如日中天的演藝事業(yè),轉行做起了拳擊手。1995年遭受了嚴重的腦損傷,只能徹底退出拳壇。2008年,他56歲,臉部已經(jīng)做了四次整容手術,已經(jīng)很難有人想起他年輕時的模樣。阿里,是他的偶像。
最后,《拳王阿里》,2001年上映,威爾·史密斯主演。他看起來稍微英俊了一些,但是他演的很好,我想阿里本人也是贊許的。影片截取了阿里1964-1974中間十年的故事,劇情拍的松松垮垮,但那是一部關于一代拳王的電影啊——力量與智慧、永不服輸?shù)亩分尽⒂啦煌讌f(xié)的自尊——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都是個斗士,與拳臺上的對手搏斗、與發(fā)動戰(zhàn)爭的政府搏斗、與病魔搏斗,他值得人類身上可以擁有的一切榮光。
拳擊這項運動,看似是對身體的磨礪和挑戰(zhàn),但是能給大多人帶來共鳴的,更多的卻是拳手那種精神上的力量。我犯過錯、我跌倒過,我爬起來,通過加倍的努力來實現(xiàn)自我救贖。想要打倒別人,先要戰(zhàn)勝自己——這個道理,大概是古今中外亦同的吧。
對了,1974年著名的“叢林之戰(zhàn)”。已經(jīng)38歲的阿里,擊敗了當時29歲正值盛年,前40戰(zhàn)全勝的福爾曼,時隔7年之后奪回拳王稱號。
第二年,名不見經(jīng)傳的拳手韋普納獲得挑戰(zhàn)阿里的資格。他表現(xiàn)強悍,第八回合還曾擊倒阿里,并回頭對自己教練說:“發(fā)動汽車吧,我們?nèi)ャy行,我們發(fā)財了。”教練告訴他:“你最好回頭看看,阿里又站起來了。”之后阿里展開強攻,將韋普納的眼睛和鼻子打開了花,最后一個回合還剩19秒時,韋普納被KO。
史泰龍正是在電視上看到了這場比賽,由此激發(fā)靈感,創(chuàng)作了《洛奇》的劇本。“當不被看好的那名拳手將不可一世的拳王擊倒在地,我看到了觀眾的瘋狂反應,我對自己說:這就是拳擊。“
你們看,每個拳手都會被擊倒,但是他們總會用某種方式,再次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