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15號的晚上,比普通群眾們更加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的,恐怕是大大小小的各個公司——好像當初讀書時候,坐在講臺下面忐忑地等待著老師公布光榮榜。
只不過,“3·15”晚會公布的是黑名單。
今年的晚會依舊大招不斷,淘寶刷單、廢鋼材制假牙、二手車交易騙局、“餓了么”黑心作坊、公共WIFI盜取隱私……又有一大批企業被曝光,其中還不乏一些已經“深入用戶骨髓”的企業。比如淘寶,比如餓了么。
今年看到這些企業被曝光新聞的時候,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像“淘寶刷單”和“餓了么黑心作坊”這兩件事情,根本談不上是“曝光”啊,這根本就是幾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卻又熟視無睹的一條“潛規則”。
央視這次做的,是把之前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甚至司空見慣的“毒刺”,拔出來,放在臺面上說。
單從這一方面,我就必須給央視點個贊。
關于“刷單”和“黑作坊”,我自己都有過很真切的體會。
- 刷 單 -
高考剛結束的那個暑假,整日在家里無所事事,于是產生了做個兼職的念頭。在網上搜索一下“兼職”這樣的關鍵詞,馬上就能出來無數條在互聯網做兼職的“招聘信息”。這些招聘書開出的條件都誘人得很,往往都是“會上網就能做,隨時隨地都能做,一天輕松掙到一百多”。類似這樣“坐在家里就能賺錢”的信息,輕而易舉地就把我吸引了過去。
按照上面留下的聯系方式一溝通,才發現所謂的“互聯網兼職”,其實就是在淘寶上幫別人“刷單”。
要想加入,還要首先交99塊錢的培訓費。交了錢之后,會有人全程對你進行“培訓”。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體系,依托于YY語音平臺,實行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上級有了“刷單”任務,會把他們分配給自己的幾個下級,而他們的下級又分別有自己的下級,于是就像細胞裂變一樣一分再分,到最后,像我一樣處在“金字塔最低層”的“受控群眾”,就會接到一個個很明確、很具體的“刷單任務”。
這些任務的要求千奇百怪。有的是直接復制鏈接進店,更多情況下,需要你自己在淘寶首頁搜索某個商品的關鍵詞,在搜索結果中發現目標商家之后,還要首先故意點擊進入其他商家,分別進行三分鐘以上的“瀏覽”,最后再點進目標上家。這用行內術語來說,叫做“貨比三家”。
基本上,刷一單下來需要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不等,得到的提成以一塊、兩塊居多。一個暑假下來,我也沒有掙回自己當初交上去的那99塊錢。
還有“餓了么黑心作坊”的事情,遇到的就更是太多太多。對于我這種在校學生而言,“外賣”幾乎是生活必備品之一。每天午飯、晚飯的時刻,宿舍樓下、教學樓外的籬笆墻外,都能看到很多外賣小哥等待的身影。
- 黑心的外賣作坊 -
由于學生對于“外賣”巨大的需求,在學校周邊,出現了很多“只送外賣”的商家。這些商家的特點是,沒有實體店,他們的送貨速度往往比那些有實體店的商家快得多,價格也要便宜不少。說白了,其實就是人家在自己家里、或是隨便某個角落里,搭個大灶臺,批量地做好各種外賣,然后直接送出去。我曾經在自己點的外賣里面吃出過一個死蒼蠅,至今想起來依然反胃。可是,我好像還在繼續點那家的外賣……
這樣的商家的衛生狀況,用不著等著央視曝光,誰人都能想象得出。
可是,坦白來講,當看到餓了么被曝光的時候,我腦海里蹦出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
——啊。這樣哦。
——我早就知道了啊。
——可是我以后還是會點啊。
到網上一看,有和我類似想法的遠不止我一個人。
網上還盛傳著這樣一張圖:
把餓了么被曝光的原因歸結為“沒給央視塞錢”,并且,竟然得到了很多人的叫好!有些人馬上借勢將矛頭一轉,開始抨擊央視“3·15”晚會的黑幕重重。
央視財經的一條微博下面,有這樣幾條獲得點贊數很多的熱門評論:
看了一圈之后,心里有一種類似于絕望的恐懼感。
這恐懼感不是因為淘寶上面的信譽度都是假的,不是因為外賣的衛生沒有保障,也不是因為公共WIFI會把我的隱私偷得個一干二凈。
而是因為——
——我發現
——自己已經棄療了
我明明知道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天壤之別,但我還是會點擊購買;
我明明知道很多外賣衛生不過關,但我還是會吃;
我明明知道有信息被竊取的風險,可是一旦遇到免費公共WIFI我還是會如饑似渴地撲上去。
這難道不嚇人嗎。
當央視把他們曝光出來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竟然是“這些東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你干嘛要把這層窗戶紙捅破嘛”。
我簡直不認得我自己了。
到網絡上看一看,也有那么多的人和我一樣,陷入一種“免疫式”的冷漠。
“僅此一天,過去就好了。”
還有人替被曝光公司的公關們準備了“聲明”的模板:
以及各企業行動循環流程圖:
一個個的看下來,一場聲勢浩大的打假晚會結束之后,根本沒有幾個人是真的在意那些所謂的“質量問題”的。大家無非是逢場作戲借題發揮,成千上萬的網絡段子,把那些義正言辭的真正呼聲淹沒得了無蹤跡。
現實生活中,同樣充斥著這種“免疫式”冷漠。
我出生在北方的一個鋼鐵重鎮,每次城市污染指數排名的時候,我的家鄉永遠榜上有名。老鄉們開玩笑說,在我們那里,挑一個天氣晴好的清晨,跑到公園的湖邊去監測PM2.5,結果依然還是爆表。可是在我家,很少看到有人戴口罩。包括我自己也從來不帶。
——“戴口罩有什么用啊。”
——“這么多年了都是這樣,早就習慣了。”
這就是最多人的想法。
類似的。路邊攤不干凈,那又怎么樣,挨不住人家好吃啊!
——“該吃還得吃。”
我不想去追問這一系列的問題到底應該責怪政府還是企業。因為比問題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問題的存在;比看不到問題更可怕的,是明明知道有問題,卻依然冷漠下去。
我知道我渾身上下都是病毒。我什么都知道。可我早就習慣了。所以,就這樣吧。
我看看我自己。
毛骨悚然。
(完)
文字 / 兔子先生碎碎念
轉載前請務必聯系作者
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