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我介紹一下。
感謝各位家長抽空來參加此次中文親子閱讀分享,做為家有三年級和九年級兩個孩子的家長,因為幾年來對自己孩子教育的實踐經歷,深知中文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陪伴孩子親子閱讀過程中,曾經看了很多相關文章,公眾號,吸收了全國各地很多家長網友的實踐經驗,今天我以一個普通家長的身份來做分享,更多是希望能拋磚引玉,讓家長們能多些視角看待中文閱讀,如果您能再多花些心思和精力陪伴引導孩子,相信您的孩子也可以輕松地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順利走上中文閱讀的軌道。
??? 首先大家要清楚為什么盡早進行中文閱讀,尤其幼兒園的孩子的中文閱讀,只有我們首先認識到孩子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會有后面的具體實施,過程決定結果。
??? 其一,早期閱讀的主要目的無非是讓孩子愛上閱讀。
??? 其二,學前兒童生活單純,沒有文化課上的學習任務,時間充裕,如果安排得好,孩子在輕輕松松中就可以把中文閱讀做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后面的其它學習省了很多時間。
??? 其三,語言的學習需要時間積累,從最簡單的繪本到橋梁書到章節書,期間需要經過幾年的日積月累的過程。一旦上了小學,要上課寫作業,要練才藝,還要運動玩耍,所有時間都碎片化了,再專時專用地引導閱讀,就明顯費力得多,時間上很緊張。
以上我是簡單講下學前兒童孩子盡早中文閱讀的必要性,而對這么小孩子來說,所有的閱讀,無論中文,都是需要家長的陪伴,進行親子閱讀的。就象孩子玩也需要我們陪伴一樣,早期的親子閱讀也就是為了以后盡早自主閱讀,養成讀書的愛好和習慣,會帶給孩子諸多讀書以外的好處,比如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專注力、好奇心、語言表達能力,而對大孩子來說,書籍更像是他們的人生導師,會影響他們的三觀,帶動孩子的自學能力。
快樂的童年很重要,如果瘋玩算是一種樂趣,那么,當一個孩子陶醉于一本書的時候,他獲得的樂趣也不少,甚至更多。等孩子上小學后越來越大時,我們慢慢變成一個資源的提供者及閱讀引導者角色,越來越輕松。
女兒小時候,市面上還沒有這么多各類繪本資源,我也沒有現在的意識,所以她的閱讀是從上小學后才發生,陪伴她親子閱讀的時光幾乎沒有,直到她上四年級后,我因為關注英語家庭閱讀,與各地網友家長們的交流才知道有那么多好的經典書目,閱讀還要家長做那么多引導和陪伴,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大量借書買書,每周跑幾個繪本館借書,跟他們交流,所以在小學最后兩年多時間,她得以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小說、天文、地理、歷史、科普、哲學等等書籍,一直到初中,我們仍保留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會專時專用地閱讀,沒有閱讀,各科的學習能力都會受到影響,那一個長長的題干,就象是一篇閱讀。
因為女兒的經歷,兒子中文閱讀相對早一些,三歲多開始堅持每天中文閱讀,從最簡單的繪本,橋梁書到現在的章節書,一步步走過來,從我們給他讀,跟他討論,到現在的自主閱讀,一路陪伴過來。現在仍是我們每天計劃中最重要的一項。中文閱讀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說都不難,最難的是“堅持”尤其積年累月地堅持做一件事,而且還可能暫時看不到什么成果,有的孩子閱讀能力發展慢一些,有的快一些,孩子個性不一樣,這中間的過程也不同,但閱讀無論如何,都是主要要靠家庭來做的。
親子閱讀的重要不僅是在閱讀習慣的建立,更在于我們每天堅持陪伴孩子的這段特殊時光。兒子的親子閱讀,無論中文還是英文進行得都比較晚,之所以他愿意,我發現他是享受爸爸媽媽全身心陪伴他的這一小段時光,坐在我們的大腿上,跟我們討論或傾聽著繪本中的故事,這些單獨屬于他的親情片段,有時候遠比繪本故事本身還要重要得多。孩子的閱讀能力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
在親子閱讀時,孩子把耳朵聽到的和眼睛看到的有效結合起來,逐漸地傾聽能力建立了,專注能力鍛煉了,試想孩子能安靜地和我們坐上半小時讀書,等他們上小學,何愁沒有足夠的專注力?而且等孩子再大點,他們會逐漸從親子閱讀,自然地向半獨立閱讀再到自主閱讀。
我在之前分享英語家庭閱讀中,一再強調中文閱讀一定要先行,中文是英文的天花板,因為我們的母語是中文,不要輕意迷信英語思維,我們英語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建立在母語思維之上的,這點是千萬不可忽略的。
我在陪伴孩子這幾年中越來越發現,要想孩子教育上有所成就,家長是非常重要的,做家長是需要學習的,你不可能在理念、方法上不能什么都不懂,全憑外界信界或資源,或單純把孩子送到學校、托付給教育機構,教育是一件太個性化的事情了,每個孩子都很不同,興趣點、發育程度、生活環境都不一樣,別人的方法再好,都沒法照搬照抄,我們在陪伴和守望孩子的同時,稍微花些心思,尤其越小的時候花些工夫,一旦走上正軌,以后會特別輕松,我們不想做孩子越大越焦慮的家長,幼兒園家長還感覺不到,許多家長到孩子上小學就開始焦慮,時間不夠用,專注力不足,習慣不好等等問題,并不是孩子越大這些都順其自然地變好,你在早期多花些心思,后面就會越輕松,每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浸透著家長無私、用心和堅持的付出。
大家在孩子低年級時,千萬不要急,如果前期識字量不夠,孩子的中文閱讀需要家長花點工夫去引領,因為上了小學,開始學語文,識字會很快,你們可以在家中配合用字卡,或識字書推動一下,從簡單的拼音書,你一句我一句或你一段我一段去刻意帶孩子度過瓶頸期,用孩子感興趣的書,開始不一定快,但堅持下去,肯定會越來越好的。通過這樣刻意地帶領孩子盡早步入純章節書的閱讀,為后面量大面廣的閱讀打下基礎。
相對而言,學前及小學生還是有充足的時間來閱讀的,在最該積累閱讀的年紀,不要忙著去補課,灌輸知識,一定要閱讀,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在女兒五六年級那兩年,為了閱讀,我們放棄了小升初補課,量大面廣地讀了很多書,奧數只學了六個月,順利考入初中,至今學習相對比較穩定,我想主要在于閱讀對她的影響。
?兒子上小學后,我明顯感覺出閱讀對學習的影響,低年級孩子數學上的問題除了來自計算和學習習慣,基本都來自閱讀。理解能力弱,題目就不會做,到了中高年級會出現數學應用題弱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閱讀的問題。對語文的影響我的體會是,兒子對字詞的理解不一樣,因為閱讀得多,對多音字,形近字,還有組詞等等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明顯更輕松更容易。到他二年級初寫日記時,我發現他沒有許多孩子存在的作文口語化問題,引導他寫作文容易得多,包括他平時說話,用詞的豐富變化,表達上的清晰,仔細觀察傾聽,都來自他讀過的書,書籍對他的影響有些是遠遠超越我們做家長的影響的。
??? 0-12歲階段是家長幫助孩子打好閱讀基礎,養好習慣的重要階段,家長們花些精力引導閱讀習慣,比如拿書姿勢,看書從上至下,從左至右閱讀順序,先看封面,猜測全書內容,幫助孩子形成閱讀是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觀念,養成每天花固定時間讀書習慣,這是需要從小來培養的。引導孩子專注、觀察、思考能力。在閱讀時專時專用,只做一件事的習慣是今后學業上專注力的基礎。引導孩子觀察圖片,根據圖片上有什么,觀察角色動作,表情,思考,猜測后面將發生什么,建立聽到的聲音和展示的意義之間的關聯。上小學以后,就是上課聽課能力了。
?? 因為家有初中生,我基本與大孩子家長交流比較多,初高中生在繁忙的學業中,都堅持抽出時間閱讀,家長們也深感閱讀的重要,據我所知,在高中的家長會上,老師反復強調的仍是“習慣”和“閱讀”,可見它們是多么重要。而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學習力上不去,補課效果也不好,還有的越補越差。中文閱讀,并不是僅僅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要養成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而對思維的影響才是影響學習能力的重要原因。
?? 關于中文閱讀,我們今天就分享這些,在閱讀這條路上,我也是一直在摸索中前進,與各年齡段家長溝通,互通有無,不斷學習的家長。
?? 前面講的閱讀,都是指書籍的閱讀,大家都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生活也是閱讀,生活是立體的,活生生的閱讀,生活中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是孩子的閱讀,更是教育孩子的最大捷徑。
?? 五年來,因為教育孩子,我走進正面管教家長課堂,從家長課到講師課,幾年來在自己與孩子間的踐行,慶幸這樣的學習,使我成為一個越來越輕松的家長,與孩子們親子關系良好,體驗到做媽媽的快樂。
接下來,我就一起來做幾個體驗活動來收尾我們的沙龍。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