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的智慧

中學時學過一篇「懶惰的智慧」課文,作者凱利舉著很多栗子不無得意的告訴我們他的發現,社會進步是懶人的貢獻,懶漢承擔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重任,未來寄托要重視懶惰這種行為…

當時學完此文,我如獲至寶,在拖延不做家務雜活而被我媽大罵「懶漢」時,我便翻出教科書,還是人教版的,義正言辭的告訴她「看,書上說了,懶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我…」當然結果并沒有獲得贊許懂事的摸摸頭,是一頓胖揍。

這篇文章貌似有理的觀點,作為當時才十三四歲的純純少年,只覺這奇經八脈里的懶蟲突然可以自在活著了。想來西方腐朽的資本主義思想也還能產出一兩條可取之處,他國人民在水深火熱中能有此等感悟,也算文明之幸。

隨后在其他人身上,我常常看到這個法寶的光芒,使用場景最多是在對道理、結論的直接吸食上…

尤其雞湯黨,對大坨大坨的「生活方式」「人生信條」端過來就吃,不管原話主人是經歷過多少苦澀磨難,才熬出一些自我受用的感悟感觸。只要聞到,立刻祭出法器,口中念念有詞,一秒不到這顆「人生精華」便由鼻入腦,一陣神清氣爽,覺得自己的生活困頓煩惱也被消彌。

互聯網圈(juan)更是法器大殺四方的地方,「二八定理」「快速迭代」「追求極致」「基因論」「把用戶當小白」……這些大小招在產品業務中被用來開疆拓土,簡直不需要冷卻時間一般,無限釋放,隨點隨發。

掃興的是,如《后會無期》里說的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懂得很多方法,產品始終做得像*一樣。

犯過很多錯后,我越來越相信懶惰是產生不出智慧的。周樹人先生對我族「拿來主義」深有見地,我以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雙料豐收的今天,應該大有改觀才是。實際,這么多年自己才明白,別人的際遇見識三觀跟你大相徑庭,產出的經驗結論往往只適合他的發展,想自己的生活變更好,警惕以各種名人名著作結尾署名的精選字句,更多還得日三省吾身。

產品里更是,別家的策略是根據自身的市場特點、業務模式制定的,最終的表象,很多時候對其他業務沒有多少指導意義。別人追求極致,體驗收益成倍擴大,你追求極致可能是邊際收益極低。都是小提琴,有人能拉出美妙樂章,有人只能制造噪音,難道該怪小提琴花心?

理論容易習得,粘過來就可以用,結果也可以有模有樣,死法卻是奇形怪狀。不經思考的決策,拖累研發加班,設計返工,大好青春、親情時光被「懶惰」的掌舵人蹉跎掉…

懶惰的人連思考都懶得做,喜歡直接套別人的公式,沒有經驗可參考時,更懶得創新。看到今天不少O2O創業者大肆宣揚「人性是懶惰的」理念去提供服務,力圖激發人更多惰性,我真替這些產品捏把汗。

武斷的認為,今天積極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智慧的產生、積累需要更多主動思考,更多總結實施驗證,如此循環往復。不斷追求更好是一種素質,對缺陷低效無法忍受,在無限改進的科技行業里,這是生存的基本法則。

再低頭看我手中的法寶,早已黯淡無光,而長年使用留下的虎口印記清晰可見,隱隱發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