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爸爸常年在外,但是只要他一回來,說什么事情我們都特別愛聽并且照做;媽媽一年辛苦在家帶著我們仨,難免碎碎念多些。小時候媽媽嘮叨我們,現在媽媽嘮叨小侄女,有時候恍惚覺得,簡直像回到小時候,聽的一模一樣。
我一直覺得嘮叨,實在是件特別沒效率的事情。它只會表現你自己的焦慮,你沒有辦法處理問題。適度的嘮叨是愛意,嚴重的嘮叨就是災難了。俄國偉大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給世界留下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不朽名著。但卻孤獨地死于妻子的嘮叨聲中。
有一位朋友,為人很善良對外也和氣,做事手腳麻利,但就是說話上常常有理也變沒理了。比如今天丈夫去買個菜沒買好,她就劈頭蓋臉一頓罵,這么大個人了連菜都買不好,別人都會就你不會,都不知道從小父母是怎么教的。今天指責完了,事后哪天又不斷翻起來,一說再說。與公婆關系也不好,常常說他們這里做不對,那里不好。對孩子疼愛得緊,但是呢沒寫作業時候就嘮叨,陪著做吧沒幾分鐘就著急上火;希望孩子做什么事情,開始做了有時又笑話哪里笨拙了等等。
其實,這位朋友本可以忍耐一點,少說一點,對已經發生了、做錯了的事情就少說,下次注意就好。男人要注意維護他的自尊,至少在外人面前要做到,私底下可以嚴格一點甚至發點小脾氣。小孩子也一樣,正是性格形成的時候,更需注意培養她的自信。她倒好,從來都拿丈夫和婆家的事情在自己家人、朋友面前大大咧咧說出來,這豈不因小失大,自己都受了累還不得好?
將心比心,比如孩子做錯了事,我從來不在外人面前當下指責她,而是巧妙解釋或者轉移話題,私下里溝通,聽聽她的感受,等她自己說出來。如果先生在開車的時候迷路了,本來煩躁不安,我從不嘮叨:早聽我的,剛剛就應該往哪里之類,我總是選擇完全相信他。
多尊重,多理解,面對親密的人不更應該如此嗎?家常話,更要小心說。別讓嘮叨毀了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