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不要做一個詩人

詩人是什么?有人說是才子,也有人說神經病。的確,現在很難啟齒向別人介紹“詩人”這個稱謂。詩人這個名字被一些所謂的詩人們“玩壞”了。

提到詩人,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白衣飄飄高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李太白,還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邊塞英雄;是留著長發,眼神不羈的尋找著遠方,還是落魄街頭,形象邋遢。

前幾天看篇文章,說是法國,有一詩人在地鐵里膽怯地朗誦著自己的詩作,不顧別人的眼光,朗誦完了,他滿意的走了。有趣的是,去年,湖北作協在武漢地鐵舉辦了一場詩朗誦,三十多名詩人報名參加朗誦自己的“作品”,好不熱鬧。

詩是個人的,是詩人自己的靈魂史詩。

欲望的社會,詩是最干凈、最溫暖的光。但是詩人卻不是這樣。

詩人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不是一個人的時候的那種孤獨。詩人的孤獨,即使是在有陽光的海灘,一眾好友嘻嘻哈哈的情況下,孤獨的詩人背后總有一層憂郁的光環,這光環是他靈感的源泉。

詩人是敏感的。古時候的詩人“傷春悲秋”,花瓣落了,要哭泣;花開了,也要哭泣;詩人的眼淚是孕育詩歌的珍珠,一顆眼淚里能有整個透明的宇宙。

詩人是脆弱的。他們的心靈經不起風雨飄搖,心靈脆弱的不堪一擊,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人脆弱心靈里裝的是破碎的山河。他們敢怒不敢言,他們忍氣吞聲,默默承受著一切,然后把自己的脆弱和著自己的血淚寫成堅強的文字,撒在大地。

詩人是長不大的孩子,一直做著不愿醒來的夢。夢想著有一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夢想著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一會兒夢想是片云朵,一會兒又夢想是顆閃亮的星星。

詩人是落寞的。在這個時代,詩歌不會讓你的腰包越來越大,只會讓你的皮囊越來越瘦,詩人的形象本來就是消瘦的,很難想像一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腦滿腸肥,選擇做個詩人,可能選擇了一輩子的清貧。

請你,不要做一個詩人。縱然你愛詩如命,詩人不是一個身份,更不是一個職業,而是一種心態。

請你,不要做一個詩人。縱然你天性孤僻,一貧如洗,完全符合詩人的形象設定,你要知道,詩人并不是靠自己的外在征服世人的,他們的詩都是自己的靈與肉。

請你,不要做一個詩人。在每一個孤枕難眠的深夜里,你要一次次的問自己,你的皮囊,你的靈魂,是否已經做好了經受煉獄的煎熬?

詩人是與時代格格不入的一群人,他們不愿卑躬屈膝,不愿阿諛奉承,更不愿茍延殘喘的憋屈的生活著。他們的心向往藍天和白云,他們渴望在與大自然的擁抱中靈魂飛升。他們是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一群人,他們有時隱匿山林,做個逍遙的隱士,他們有時策馬奔騰,做個不羈的流浪者。

詩人一輩子都在追尋那摸不到的遠方。他們的口袋里裝著去遠方的指南針,有些詩人找到了遠方,然后倒在了遠方的蘋果樹下;有些詩人倒在了尋找遠方的路上,眼神還依然望著遠方的方向。

其實,做不做詩人,你都可以擁有一顆詩心。詩人最重要的是那顆內核——心。

擁有詩心,你就不會害怕孤獨,你會在孤獨中釀出最美的花骨朵,你脆弱的心里會長出柔軟的籬笆,保護這個世界的愛與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