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上訂閱的李笑來專欄,最近重新“只字不落”地閱讀,將筆記整理分享出來(完結),希望對諸君有用
【41】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關鍵詞:希望
不要低估了學習任何一種技能所需要的重復練習次數。重復,是從笨拙達到熟練境界的唯一通路。
除了低估重復次數以外,還有另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使人們半途而廢,那就是低估任務的復雜程度。
任何工具都一樣,一經熟練使用之后,都會被大腦“內化”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任何一個真正有意義的技能,基本上都是很多技能(或者說子技能)的集合;其次,大多數技能若是單拿出來獨立作用并不大,都需要與其他某個或者多個技能配合起來使用才能“效果驚人”。真正困難的地方不在于掌握某個單項技能,而是掌握多個技能的同時,再把這些技能配合起來使用。
所謂的希望,就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明天會因為今天的努力而變得更好。
【42】成為配得上希望的那個人
關鍵詞:鼓勵
當你嘗試著進步的時候,你遇到的更可能是打擊而不是鼓勵。
一切的進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進步在起點上只不過是“愿望”而已。實際上的進步是需要行動支持的,不僅需要行動,還需要長期持續的行動。
鼓勵,絕對是這個世界上的稀缺資源。如果你是個善于鼓勵他人的人,那么起碼直接會獲得兩個好處。首先,你身邊的人不由自主地喜歡你,誰不喜歡擁有稀缺資源的人呢?更重要的是,隨著你不斷鼓勵他人,隨著你不斷看到因為你的鼓勵而繼續前行的人終究獲得了他們期待的結果,你自己也會慢慢變成一個無需他人鼓勵的人——因為你自己早就變成了正能量本身。
【43】認知升級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
關鍵詞:做到
沒有踐行,就沒有可變現的東西;沒有行動中的思考,就沒有真正有價值的認知升級。沒有認知升級,就沒有認知差異;沒有足夠的認知差異,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44】你想不想要一個人生的作弊器?
關鍵詞:學習能力
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以“教”的心態去學習,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嘗試去教出來,看能不能教會別人。
學習能力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能學會有人手把手教會的東西;
2、能學會書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三個步驟:
1)你有沒有心思去尋找、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和教程;
2)你有沒有能力甄別書籍、教程的質量;
3)你有沒有能力在實踐中運用書本中的知識。
3、能學會沒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1)確定自己有強烈的欲望搞定這個技能;
2)尋找最少必要知識,反復問自己:這事兒最關鍵的地方在哪里?
3)馬上開始運用、馬上開始踐行;
4)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學會,相信自己一定會通過踐行而進步;
5)通過記錄,量化自己的刻意練習過程;
6)不斷總結,不斷整理,不斷讓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腦子里有清晰的組織和關聯;
7)絕對不能跟笨蛋斗氣,要珍惜自己的時間與生命。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終自己決定。
【45】投資世界里的最基本的技能——趨勢判斷
關鍵詞:趨勢判斷
不深入了解周期,就無法對趨勢進行有效的判斷,那么投資活動基本上就等于沒有判斷行為。
真正的趨勢常常需要在多個周期(至少兩個)之后才能真是展現。
現實的經濟里沒有直線,只有波動。
關注周期,以及多個周期背后顯現出來的真正趨勢,會給你一個全新且更為可靠的世界和視界。
【46】投資的世界到底長什么樣?
關鍵詞:鏡像世界
投資是一路不斷成長的你終將必然闖進去的領域,甚至越早進入越好。
成功=技能+運氣
其中“運氣”所占的權重各不相同。這就形成兩個鏡像世界。一個純靠運氣的,比如擲硬幣;一個是完全靠技能的,比如說下圍棋。
【47】做個精明的時間買賣人
關鍵詞:精明的時間買賣人
所有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時間。
同一份時間售出很多次。找到剛需,找到消費者以為的剛需。
【48】你配得上最好的個人商業模式
關鍵詞:付費撿便宜
兩種商業模式:
1、一份時間售出一次;
2、同一份時間售出很多次。
更高級的個人商業模式:購買他人的時間之后再賣出去
把時間投資在自己的成長上最劃算
若是你篤定自己將來能賺到的錢(成長的重要指標之一)最終長得像復利曲線一樣,那你就明白了,在早期,無論多費勁攢下來的錢,也都只不過是極小極小的小錢而已,十年后,二十年后,那一點點錢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成長的方法是什么?就是不斷地學習。習得每一個技能,給自己賦能,讓自己擁有更強的能力。擁有更多的技能,就是擁有更多維度的能量。人之所以能夠進步,之所以能夠成長,就是因為學習能力。
既然你的目標是“終歸有一天不再出售自己的時間了”,那么你的行動就應該是“想辦法合理地逐步減少自己出售時間的數量”,而方法就是“能用錢換時間的時候盡量用錢換時間”,進而省下來的時間全都投資在自己的持續進化上去。
【49】人生的終極問題到底是什么?
關鍵詞:終極問題
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50】為什么你在關鍵時刻總是選錯?
關鍵詞:原則
有原則比沒有原則強;
有零碎眾多的原則比只有幾個原則強;
有系統的原則比有零碎眾多的原則強。
之所以在重要的抉擇面前束手無策,就是因為平時沒有對自己的原則進行打磨。
制定原則的基本原則:
1、這個原則既然這么重要,那他意味著什么?
2、如果我堅守這個原則的話,有什么事情是我絕對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須做的,不得不做的?
3、在我堅守這些原則的過程中,我學到了什么?
4、在長期堅守這個原則的過程中,我吃了哪些虧,得了哪些便宜,總體上的得失如何?
【51】如何得到滿意的好答案?
關鍵詞:提問
1、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別問別人
2、你要知道自己提問的目的是什么
3、要方便他人回答(先界定好問題的邊界)
【52】執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關鍵詞:執行力
把學到的東西不斷內化,不斷更新迭代所學的概念以及關聯,建立爭取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事實上,想明白問題的人是不會執行力差的。而“一切半途而廢”最合理的科學解釋也是最樸素的解釋:重復與應用的次數不夠,內化過程沒有完成,大腦皮層溝回構建失敗,應該建立的神經元間的聯結不夠強乃至于斷掉,回到了原本沒有聯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