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叔控。身邊的人總這樣講,我自己也就信了。
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每次見到他,忍不住就會多看幾眼。大概是看箭在弦上時候,我成了他的一枚小小的粉絲。這一粉,就是許久。
我還記得那個叫榮石的人,他總是一人承擔所有,保護著他想保護的人,追求著他的追求,于每一次博弈中做著他想做的事。一聲大哥,叫出了他所有的擔當。一個眼神,看出了他所必要的隱忍。可就是這么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哥,在愛情來臨時,也會結結巴巴說不出話。剛與柔,勇與謀,才是他。
我還記得明樓。五種身份,層層偽裝,即使在家,也不得不隱瞞。那是多么強大的心才能承受這五種身份的轉換。明臺可以哭可以鬧可以任性可以撒嬌,而他,打碎了牙也要和血自己咽下去。知心如阿誠,卻也不能全然懂他,說明臺才是演得最孤獨的一個,事實上,他才是演的最難最孤獨的一個。大哥就是大哥,有度量,最擔當。也許他才是撿來的那個孩子吧。
我還記得藺晨。那么灑脫的一個人,眼里也會露出對林殊的不忍與不舍,為了林殊,也為了他心中的那一份義,最終,他舍了自己的小自由,奔向沙場去換天下的自由。
我還記得凌遠。作為一個醫生,他有著醫者仁心;作為院長,他有著將醫院辦大辦好的責任。有句話叫做高處不勝寒,凌遠恐怕從來都沒有做院長時感受的深。這部劇叫《到愛的距離》,主題曲也叫到愛的距離,由靳大哥唱的。歌詞寫的特別不錯,其中,最打動人心的莫過于“幸福就像企鵝,知道腳下冰層的厚薄,”和“你不是我,不知道我要怎樣的生活”。大有種“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感覺。
……靳大哥演的電視劇很多,塑造的人物也是性格各異。每個角色都能深入人心,每個角色都能讓人更喜歡靳大哥。或許是他演活了角色,又或許是角色成就了他。霍達說好的作品是作者與讀者一起創作的,那么好的電視劇也是如此,是演員和角色共同創造的。
他人長的帥也就算了,演技好也是演員必備的也就不提了,歌唱的好也罷了。重要的是,他喜歡閱讀。偏偏我就對這種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靠才華吃飯的人沒有抵抗力。于是我在喜歡靳大哥這條路上漸行漸遠。
他和李健在人大的健談會上的交談,是兩種思想有深度的碰撞,是兩個靈魂長途跋涉的相遇。大有種相見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覺。
李健期間引用《麥田里的守望者》里的一句話:人可以為了高尚的理想而卑微的活著。光是這一句,我就知道身為理工男的他喜愛讀書。靳大哥更是謙虛的稱自己讀的書亂、雜。可我知道,是因讀的書多了,他們才越發的謙虛。
靳大哥很少參加活動,他總是用別人參加活動的時間去閱讀,去思考。靳大哥很少發微博,他用別人發微博求關注的時間去豐富自己的內心。他說紅了之后,有很多事都身不由己,和妻子兒子一起吃個飯都被跟拍,這打擾了他原有的平靜,他想回到以前。
原來,征服我的不是他的美貌,而是他那滿腹才學帶來的深度。漸漸地,我發現真正的喜歡一個人,顏值只是第一感覺,而后能征服我的便是一個人由內散發的魅力。
我看到許多人因為自己的偶像而抨擊別人的偶像,總是拿著自己的偶像和別人的相比,我不太喜歡這種表達喜愛的方式,也不會用這種方式去表達我對靳大哥的喜歡。我只想說,既然喜歡一個人,那他身上必定有在你心里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閃光點,既然“胸中自有青山在”,又“何必隨人看桃花”呢!靳大哥自身所擁有的氣場,足夠強大;我也足夠自信,我的偶像是靠實力而不是炒作而紅的。既然如此,又何必降低自己和偶像的格調去作無謂的比較呢!
我知道靳大哥會帶給觀眾更多更好的作品,帶給我們粉絲更大的驚喜。我期待他的每一部劇,每一首歌。
靳大哥,在未來的日子,我既讀著書,也讀著你。我想陪你一起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