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北京土著,我們正面臨無家可歸

寫在前面:

用了個驚悚的標題,不知道會不會被罵出翔……

當然,除了希望引起關注外,筆者也是真的在反思。

反思是針對自己,一個平凡的北京土著,希望自己能拋開抱怨、無奈、不滿等諸多負面情緒,靜下心來好好想想,為什么在今天,我們似乎越來越不懂自己的家鄉--北京。

懷念的是老北京的情懷

我們在抱怨什么:

北京土著們覺得外地人侵占了“自己”的資源,導致自己生活變得艱難,會抱怨!

外來打拼者覺得北京土著坐享優質資源、活得輕松;自己拼死拼活、卻活得艱苦,會抱怨!

分享兩個有趣的故事:

故事一:

“咱們北京人太憋屈了,在家門口都被人欺負!”

“……”

“我老婆被公司找借口開掉了,因為她們新領導不喜歡北京土著!”

“……”

“說什么北京土著太懶、不愿意加班、工作效率低、嬌貴……”

“……”

“說是整個部門都全部換成外地人了”

“……”

注:筆者發小的親身經歷

故事二:

“很多老外太懶了,還不讓你勤勞!老找咱們華人的茬兒!”

“……”

“他們從來不加班,不管工作是否做完,下班肯定立刻找不到人了”

“非工作時間絕對不談工作”

“不管工作是否緊急、進展到什么階段,該休假絕對不會猶豫”

“……”

“他們還會說華人很奇怪,工資給的低還拼命工作,估計背后沒少罵咱們傻”

“……”

“還有很多人抱怨,說中國人導致工作越來越難做了,節奏太快,影響到他們了”

“……”

注:筆者前同事的親身經歷

換位思考:

北京土著們想想第二個故事,咱們扮演的角色、是不是和“懶惰”的歪果仁很相似?

因為我們是北京土著,我們擁有溫暖的家庭、慈愛的父母作為堅實的后盾,所以感受不到太多的生存壓力,總是想著,再不濟,我還有家啊……

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別讓家鄉的溫暖、成為我們懶惰的借口。

我們為什么抱怨:

矛盾的焦點,歸根結底是對資源的爭奪。

國內的優質資源扎堆在幾個大型城市中,而普通百姓,想要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為了自己的前途,則拼命向這些大型城市遷移,人口密集帶來了競爭、超乎想象的生存壓力像霧霾一樣彌漫在這些城市上空……

但這些,并不是我們抱怨的理由。

作為北京土著,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我們都已經享受了太多政策的紅利,別讓優質的資源,成為我們懈怠的借口。

為什么說,我們正面臨無家可歸:

并非危言聳聽,因為:冷漠、競爭、淘汰,或者說 :“叢林法則”,已經深深的印刻在北京這座城市的基因中。

不適應,請離開!

這句刺骨的言語,不僅僅是針對外來打拼者,對咱們土著,一樣有效!

現在很多北京土著已經被打上:“懶惰”、“嬌貴”、“不努力”等諸多負面的標簽了,已經出現過有企業明目張膽將“不招北京土著”的規矩寫進 JD 中的情況了(個例,但真實存在)。

基數更大的私企招聘方越來越不喜歡北京土著,覺得我們性價比低!

如果我們不改變,這將是個惡性無限循環……

因為家在這里,所以我們總覺得有退路,沒必要那么拼命!

但現實是,外來打拼者才真是有退路的,最不濟,人家可以回家鄉!

我們呢,回哪?已經在家鄉了啊……

今天如果我們平庸,還可以屈辱的啃父母,那明天呢?啃孩子么?

你得先能養得起孩子啊……

五環外的房價、六環外的房價、通州的房價、房山的房價、燕郊的房價……

我們還能退到哪去?

我們應該怎么辦:

忘掉自己的優越感,其實也根本沒有優越感,我們有的只應該是危機感!

歪果仁面對移民的競爭可以依靠政府保護,而我們面對的是同胞的競爭,只能去適應、去努力、去拼搏!

不要再去幻想所謂的“回到過去”,我們懷念的過去,應該是“老北京”的情懷,而不是去渴求“沒有競爭壓力”的夢境。

尾聲:

今天的北京,也許我們土著們還能茍延殘喘的平庸,依靠一些祖輩的寶貴遺留,但明天呢?

請記住,生在北京,以后很可能失去一個做平庸者的機會。

因為未來的北京不需要平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