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可大可小,可有可無,像一座永遠無法噴發的火山,像一股肆虐的狂風,像一只不會被溫水煮青蛙困住的青蛙。
它可以成為你積極進取,不甘現狀的動力;
也可以成為你一切行為合理化的理由。
記得一直喜歡行為心理學,在我的理解當中,行為就是排除一切抽象的概念和無法預測的因素,只以行為作為一切判斷的標準。
看著無聊的簡訊,給人安慰的心靈雞湯,沉溺于虛幻的小說和成功勵志。當真的有一天,生活的苦難讓自己猝不及防的時候,是接受這個現實,哀嘆命運的不公,抱怨過去都無所事事,還是我們真的能想到一套行之可效的解決辦法。
如果生活可以再重來一次,是不是還會讓自己的生活循環,因為從來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場意外,一場很美麗,很夢幻的意外。
自己總會幻想未來是多么多么美好,重生是一件多么令人喜悅的事情,反正就是這些有的沒的,被家里人認為是無所事事的異類。當然,情況沒有這么嚴重。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寫起來,為什么苦大仇深,悲天憫人的氛圍這么重?
在我看資訊,翻頭條的時候,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我并沒有獲得任何的巔峰體驗,但是奇怪的是不會花半個小時甚至更久,去看這些無聊的東西。
而小說,它能帶給我極高的巔峰體驗,讓我為之癡迷,可以短暫的躲在虛擬生活中,逃避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想面對的東西。
健身,閱讀(包括小說),一開始或許不那么容易投入進去,卻可以讓自己感覺時間并沒有虛度,會獲得較為長久的愉悅,而且并不會有太多消極情緒。
而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成績是核心競爭力,它會成為我們今后找工作,升職加薪的核心因素,甚至現在是談戀愛結婚的發展前提,這直接關系到你們以后在一起是否有共同話題,是否有基本的物質保障。
我常常在想我是什么身份,是兒子,朋友,即將步入社會接受洗禮的一株浮萍,還是一個銳意進取,永不服輸的有志青年。
后來想著想著就頹廢了,已經好久沒有這么喪了,久到忘記了這是我情緒的組成部分。
說了這些,又不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么。表達的內容和標題從來就沒有一致過,有的時候真的是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表達些什么,而且為什么要想?
本來就是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騰出空間和時間,馬上行動的。
我非常喜歡學習,帶給我思維的遷移和個人的改變,令我非常愉悅。
只是有的時候一直分不清楚主次,想活的明白一些還是要有相當強的執念的。沒有到最后一步,誰也不知道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是正確的。
可能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意識,我才害怕開始,因為我害怕結局并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
但是我知道行動是第一生產力,再不行動,以后就沒得選擇了。
當自己堅持不住的時候,一定要找個理由讓自己堅持下去。
我的理由是看到你們裝逼的樣子,我極其不舒服,盡管與我無關。我也要你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沒有那么多優越感,太難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