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測眼力想到人的認知規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單位安總在群里發了一幅圖片,測試大家眼力。這要眼腦并用,如果稍微遺漏一個細節,答案就會迥異。

我目測了一下,先選5(因為3接的是1的低位,往4是不通的;其實,3往5的末端也是封閉的,但未關注到,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大家答案也各異。后來一同事再次提示管子有封閉。

我再仔細一看一分析,真實答案應該是3。右邊1、2、7是裝不滿的,6不通;左邊4、5也被提前封閉,果然是考眼力。如果從純現象角度來看,應該選4,考量的是杯子延續下來的低位。

漢軍主任給出另一種答案:“細節決定成敗,過程決定結果。要素很重要,流量和速度是關鍵,因此結果不唯一。”

如果從現象的現象來分析,也有道理,但我也怕漢軍主任易中孔明的“空城計”。

人的認知能力、思考的廣度總是有限的,生理進化的量變總是漫長的。目前人類對自身的認知還不到1%。這確實與智能電“腦”差距越來越大。

有時候我總會感到,人的認知、物種的進化、宇宙的運行,總有一個根本規律在運作。但似乎總是“只能意會而不可言”。

我們都習慣于認知引力將物體彼此拉近。但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引力也可以把物體分開。如果空間包含不可見的能量,比如均勻地分布在空間中不可見的薄霧,那么這些能量霧施加的引力就會是排斥性的。

在暗能量數量更多的宇宙中,每當物質要聚集成星系,暗能量的斥力就會強到能分開這些聚集起來的塊,星系無法形成。在暗能量值低得多的宇宙中,這些斥力則轉為引力,使這些宇宙很快向自身塌陷,星系還是無從形成。而沒有星系,則沒有恒星,沒有行星,因此在這些宇宙中,我們這種形態的生命沒有機會存在。

而我們生存的宇宙,引力與張力就被正好微調到出現恒星與行星,允許地球上出現生命。或許這種“度”、這個“點”就是一種根本一致的萬千規律在作用。

宇宙萬物,人的生命體也一樣,總要向這種“度”靠近,才能發揮一種最大的、真正的效能。一旦達到這個點,形成自身的“恒星”、“行星”,形成自身的“宇宙”,個體才真正被激活,是一種“活”的生命體、“宇宙體”。

當然,這都是我的臆想了!

  窮人們很快被忘記
  他們數量多過活人,但他們在哪里埋骨?
  每個活人的背后,都有一百萬死者。
  沒有人看到他們撒落在大地上的骨灰。
  那層骨灰是如此的厚重,連空氣也無法通過,
  沒有縫隙,風也通不過,雨也沒法落。
  地球就是一片灰塵的云,是骨頭構成的土壤,連我們的遺骸,都無法容著。
  ——撒切爾雷·西特薇兒,《阿伽門農之墓》,1933年

  

  20171001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外面的陽光很曬。天很藍,上面有云。 翻開日記,竟像迷途已久的孩子忽然清醒了找到了歸家的路……過去的事情,有些的確該...
    寒江雪_zz閱讀 254評論 0 0
  • 唔 月亮你可以爬上來,風的開關開著呢 燈在大地手里照亮你的影子,姑娘啊 沒有夜晚如此寒冷,像刀子一樣刮著我們臉的風...
    遠沰閱讀 308評論 0 0
  • 雙腿靜脈彩超檢查未發現血栓,血液和尿檢結果表明腎臟沒問題,外科檢查腿腳也沒問題,腎內科和外科的大夫都建議查一下心臟...
    甚小松閱讀 260評論 4 1
  • 總以為自己還是很多年前的小伙子,體強力壯,生病也是偶爾而已。雖然之前感冒是一年兩三次,但是不打緊,平常感冒罷了。 ...
    MarsMark閱讀 23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