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紅,你好!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會想,這不是宣揚宿命論,或者出身論嗎?倒還真不是,我想講的恰恰是要破除那些出身決定命運的舊觀念。當然,我也不贊同什么人定勝天的說法,任何與命開玩笑的做法早晚都沒有好結果。
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后其實或多或少地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無論多么努力,好像都得不到社會的進一步認可,而自己按部就班地做事情,也壞不到哪里去,其實這就是命。
一個人小富小貴,可以靠一時的好運氣,比如我一個鄰居家的師姐,高考超水平發揮了,本來可能連北京科技大學也上不了,但是后來上了清華,這件事情讓我的母校十幾年來都作為高考超水平發揮的典型,年年講,直到教她的那批老師們都退休為止。
后來有人問老師們她十年后情況是什么樣,沒有老師說得出。我倒是有一次在美國的校友會上見過她,可以講是泯然眾人矣。她說起過去那次好運時講,其實我后來的生活軌跡該是什么樣還是什么樣,并沒有因為一次好運氣而改變。
世界上永遠不缺運氣好的人,彩票中大獎的人都是如此,但是在美國幾乎所有中了大獎的人在十年內都會把幾千萬到上億的財產敗光,吳曉波在《大敗局》一書中總結的中國早期的股市冒險家們也都是如此。
這說明大富大貴要靠命,僅僅運氣好是沒有用的。對大部分人來講,即使沒有那么大的好運氣,一輩子也不會總是走霉運,但是要得到命運之神的呵護卻不容易。
要想命好,首先要認識命的重要性,要信命、認命。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認命則是不超越命運給自己劃的線,孔子講“不逾矩”就是這個道理。
我十多年前和很多人講,“你這輩子就是窮命,認了吧,這樣可以活得輕松快樂些”。他們不信,不僅覺得我迷信,而且覺得我說的話不吉利。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的結果和我說的差不多。今天他們有的人還在問我,“為什么我過得辛苦?我也挺努力的啊”。
很多話我不好直說,只是說,“這就是你的命,認了吧”。當然我知道我這還是白說,不過可以預見很多人 20 年后依然還是這個命。這倒不是我會算命,而是通過一些人看問題,行事的方法就知道他們今后的命運了。
比如一些在微博或者其他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的“鍵盤俠”,你大概能知道他們是什么人,對于其中的一些人能知道他們一輩子的軌跡超不出什么范圍,而且也沒有人能夠幫他們。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人的運氣是可以改的,而命很難改,再給他們幾次好運氣還是如此。很多人到了晚年也未必能明白為什么自己一輩子坎坷。因此,能夠認命可能是人生的第一要事。
我知道我的這些話和你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樣的。你被教育的可能是人定勝天,通過努力改變命運,而不是認命。到底哪種觀點對呢?不好簡單地下結論,但是我說的是事實,而社會上(包括一些老師)給灌的雞湯不能當真。
不信的話,你不妨看看那些給我們灌雞湯的人,主要是我們的長輩,大部分混得也很一般,只是多吃了幾年飯而已。那些雞湯要是真管用,在他們身上就應該應驗,但是卻沒有。
從統計的角度來看,美國從最底層的 20%,上升到最上層 20% 的人是其中的 4% ,即絕對數量的 0.8%,占少數。上升到第二個 20% 的人占 8%(即絕對數量的 1.6%),也不多。而從小立志的人可不止這么多。
當然,出身好絕不等同于命好,否則崇禎皇帝也不會講,希望子子孫孫不再生于帝王家,我們也不知道從小錦衣玉食的曹雪芹算是命好還是命差。
今天還有很多人在講,我從小家里窮,機會少,又沒有生在北京,不像在北京上海有那么多的機會,命天生就不如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好,難道我就該是一輩子受窮的命?出身好壞只是運氣,并不等于命。
那么什么是命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對我來講,命是環境因素和我們自己對未來一輩子走向劃定的兩條線——一個人的人生軌跡走不出這兩條線。個人的努力、運氣等不過是讓人在這兩條線之間作微調而已。
環境的因素不能忽視,生逢中國改革開放的人,就比生在一百年前的人幸福;生在宋朝,就比生在明朝過得好。但是從人的角度看,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的方法和做事的方法,如此而已。它們決定了人的一生。
所謂出身好,不過是在這兩方面獲得好方法的可能性大而已。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還是回顧一下我在第 237 封信中講的那個通過很早進入好幾家未上市公司,最后發了大財的 Z 君的故事。
Z君其實出生在中國的偏遠地區,后來上了北大。到了美國后,能夠連連趕上公司上市,而且還是高盛、亞馬遜和 Google 這些超一流的公司,你必須得承認他命好,不僅僅是靠運氣而已。
我在 2010 年離開 Google 到騰訊時他對我講,“你這個選擇不錯”。我問他為什么這么看。他說,“這家公司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尋找獨一無二的價值,是 Z 君投資(開始他是用自己的時間投資,后來當然是用錢投資)恪守的原則。
對于任何一個炒概念的公司,無論當時在媒體上多么光鮮,無論一年后股價是否會長,他都不會理睬,Z 君只看那些公司有沒有“錢”途,即賺利潤。對于即使同樣盈利的公司,Z 君只看它是否在行業里有說一不二的定價權,高盛、亞馬遜、Google 和騰訊都符合這個原則。
比如對于樂視,他明確地講,從短期看帶不來現金,從長期看世界上有它無它是一樣的,所以他肯定不會投資這樣的公司。甚至對于小米,他也認為這家公司不過是 N 家公司中的一家而已,沒有定價權,不會帶來巨大的現金,他也不會感興趣。
當然,Z 君的判斷可能會是錯的,因為也許小米會成為一家好公司。不過 Z 君講沒有關系,本來他就沒有打算掙所有的錢。Z 君從不貪圖和眼紅別人掙多少錢,比如我們周圍一些人當年從百度上市掙到一筆錢,Z 君對這種一次性的收入根本不在意。
當然,這讓他失去了無數次掙快錢的機會,但是他從不后悔。很多人能夠靠運氣掙快錢,做到小富,但是不可能一輩子運氣好。對 Z 君來講,如果他惦記著去掙小米這種錢,就失去了他固有的看問題的方法,最后就掙不到 Google 或者騰訊這種錢了。Z 君非常認命,對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從來沒有非分之想。
前一陣和一些影視圈的人談到一個演員,大家說她是苦命人,一輩子辛辛苦苦演戲,掙的錢都被幾個投資人騙光了。后來我說,她就是命不好,怨不得別人。一來讀書少,二來圈子小,以至于對人的判斷一直不準。
其實類似她這種情況在歷史上非常多,近的如香港的一些演藝前輩,遠的如上個世紀好萊塢的一些明星,或者上上個世紀掙了無數稿費又在投資上糟踐光了的馬克·吐溫,情況都是類似的。
知識面稍微寬一點,了解一點這些情況,再有一個稍微好一點的對投資的認識,情況就會好很多。而且她到了這個年紀再改幾乎不可能,以后可能只能認命了。
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今天,很多人仕途不順,通常是命運使然,并非缺乏運氣。漢朝名將“飛將軍”李廣一輩子沒有得到封侯的獎賞,以至于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下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為他可惜,而后人也多因為讀了這篇千古名篇為李廣鳴不平。
不過,客觀地按功勞來評估,李廣雖然名氣大,戰功還真的夠不上封侯。李廣的運氣并不算差,被匈奴人抓住能脫險,這是多好的運氣,李廣的機會也不少,但是都失之交臂了。因此,只能講李廣的命實在不好。為什么命不好呢?因為他看問題的方法和做事的方法有很大的問題。
比如最后,他貽誤了戰機,作為上級的衛青派人去問話,他一氣自殺了,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顯然有問題。再比如他善于騎射殺敵,但是按照韓信的觀點,這只是匹夫之勇,不足以封侯。《史記》里沒有記載過李廣有效地組織大軍殺敵,雖然他有過這種機會。
李廣一生經歷了 70 余戰,但是沒有練就將才的基本素質(比如《孫子兵法》里講的審時度勢等等),說明他的思維有問題,也就是說李廣看問題的方法,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沒有達到侯的級別。(關于這段歷史更詳細的介紹,你可以看《史記·李將軍列傳》)
和李廣相似的是三國時期(其實是東漢末年)的孫策,熱衷于逞個人之勇,結果被壞人所殺。這就是他的命,郭嘉早就算出來了。孫策也有很多好運氣,但是改變不了他的命。
前段時間有則報道,說一群人大早上在機動車道上“健走”,被一輛出租車鏟翻,造成一死兩重傷。網友們評論說是“不作不死”。其實這也是那些人的命,因為他們一輩子就是這么做事情做過來的,而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是自己這樣做是否合適,是否安全,而是別人不敢撞我。
可以肯定,如果有關部門不制止他們,用不了多久他們甚至可能還會上高速公路去健走。如果你看看周圍,這種不把自己命當回事的人有的是,而這些人,幾乎沒有一個混得像樣的。
人在中年之前,如果能有意識地學會看問題和好的做事方法,這個命還能改,否則一輩子就只能按照原有的軌跡發展了。關于這一點,我明天還會聊。請你繼續關注明天的來信。
祝好運!
2017年8月20日于硅
吳軍
能否分享一下你對命運的思考?歡迎回信,交流你的想法,也請你把這封信轉發給你最關心的朋友,和他一起交流對命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