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鵬|文
01
08年奧運會開始之前,在北京趕集網(wǎng)上看到的票據(jù)轉讓信息,一張A類5000元的奧運會開幕式門票被叫價到近10萬。
同樣,一張A類閉幕式的門票,該網(wǎng)站一位網(wǎng)友開出了19萬的高價。
暫且不論票販子的可恥行為,單純從一張門票的價值翻倍的角度出發(fā):開幕式門票全球只有60000張,預計有1億人次進行抽簽式申購,每個人購買成功的概率是0.06%,正是由于門票的稀缺性才會導致其身價的倍增。
“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尊為'膠菜',福建野生的蘆薈,請進北京的溫室,美其名曰'龍舌蘭'”。魯迅先生在《在仙臺》一文中寫道。
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了稀缺性的重要。
02
一位收藏家聽說一個畫商收藏了三幅十分難得的名家畫作,于是就前去拜訪,希望能收購它們。
經(jīng)過鑒定,三幅畫均為真品,于是就問那個畫商多少錢一幅。
畫商問道:“買一幅呢還是三幅都買?”
收藏家心想,這三幅都不錯,一塊買三幅還有優(yōu)惠,于是點點頭說:“三幅我都要了?!?br>
畫商說:“如果你誠心想買,每幅收你一萬塊吧?!?br>
收藏家感覺價格遠遠超出自己的預算,就和畫商討價還價,買賣就此陷入僵局。
畫商靈機一動,裝成大怒的樣子,起身拿起一幅畫就往外走,到了外邊二話不說就把畫給燒了。收藏家很吃驚,他從沒遇到過這樣的賣家,對于燒掉的畫既心疼又惋惜。
于是小心翼翼的問剩下的兩幅畫什么價格。沒想到價格更高了,兩幅畫低于五萬不賣。
收藏家覺得虧大了,少了一幅畫不說,還貴了兩萬。于是繼續(xù)跟他講價,希望能便宜些。沒想到那個畫商又怒氣沖沖的把第二幅畫燒了。
只剩下一幅畫了,畫商堅持以5萬元出售。雖然心疼不已,收藏家還是拿出了鈔票,因為這已經(jīng)是市面上能找到那個畫家的唯一畫作了。
正是畫作的稀缺性,讓其身價步步提升。
03
生活中,工作上,稀缺性的概念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
你在糾結要不要貸款買一套高出均價一倍的商業(yè)中心的房子時,早被人搶購一空,配套設施齊全之后,價值雙倍的增長,自住的便利程度不言而喻,出租的租金也完全覆蓋月供額度。
投資買賣,物以稀為貴。
當你嫉妒羨慕身邊的同事A升車間主任,B主管技術中心,C工資翻了四五倍……
你沒發(fā)現(xiàn),只有A能將車間的生產管理的井井有條,只有B把技術掌握的爐火純青,只有C能在公司有問題時第一時間給出解決方案并很好的完成。
升職加薪之才定有其稀缺性的存在。
讓我們現(xiàn)實一點,沒房子的你得考慮買個房吧,買房了得考慮買個車吧,有車了得考慮娶個媳婦吧,有媳婦了得考慮養(yǎng)個孩子吧,有孩子了得考慮換個大點的房子吧,有大房子得考慮換個好點的車吧……
正是無盡的欲望讓我們努力的前行,而理想的快速實現(xiàn)需要我們不可替代的稀缺性來輔佐。
你做的工作別人一看就會,你積累了十年的行業(yè)經(jīng)驗,新手三個月就趕超;
你那么的大眾化如何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老板為什么要給你升職加薪?
一個商品之所以能夠成為商品進行出售,其根本原因是它是稀缺的,而不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
比如陽光空氣,誰都無法離開他們生存,但他們應有盡有,所以不可能成為商品。
職場上的我們也是如此,我們的升職加薪并不是由于我們工作時間久了而順理成章的得到,而是由于我們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吸引來的附屬品。
因為我們的稀缺,所以職場上才會對我們產生需求,對我們的強烈需求最直接影響就是名與利的豐收,而重點是如何讓自己稀缺成為了關鍵:
做事之前要明確責任(數(shù)學不好讓他一年損失200億);
其次要分清輕重緩急(做一件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十件事重要的多);
同時要提高工作效率(我們該如何升職加薪);
最終要構建個人品牌(向奧巴馬學習建立個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