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大爆,因為涉嫌抄襲融梗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被網友瘋狂吐槽,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票房和火爆。
很多人都說里面關于校園暴力的情節過于夸張,學生都是孩子,怎么可能做那么過分的事情。對于說這些風涼話的人,我只想說,事情沒到自己家孩子身上,你都會覺得沒什么、不可能。
如果你留心近幾年的社會新聞,你就會知道,校園暴力一直都在!
校園暴力其實只是問題孩子的一種,大連 10 歲女孩疑被 13 歲男學生殺害一事,則是問題孩子的極端案例。
縱觀全國各地頻發的大大小小的校園暴力事件,我們會發現,有些校園,非但不是充滿青春、美好回憶的地方,反而成為了孩子無盡的地獄。
今年4月份,甘肅隴西縣渭河中學一名初二學生張凱(化名),只因被懷疑拿走一只耳機,被同校五名學生圍毆,之后送醫搶救無效身亡。
目擊同學趙某說:當時5人將張凱圍在中間,言語間懷疑他偷拿了耳機。于是對其拳打腳踢,輪番暴打。毆打過程持續了約八分鐘,張凱一直沒有還手,還有幾名同班同學在現場圍觀。送院時,張凱全身鮮血淋漓。后腦勺頭蓋骨被打破,左側眼角處骨頭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下體腫成兩個拳頭大。
2016年2月,溫州市鹿城區8名高中學生在酒吧跳舞,只因看被害人小娟(化名)不順眼。就對小娟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毆打和侮辱。
2017年11月,建水青龍鎮青龍小學3年級學生小航(化名)只因不愿意幫同學洗水杯。就被人拿開水猛澆,造成大面積燙傷。
其實孩子是最接近惡的人,很多孩子正因為知道自己未成年,知道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所以才敢肆無忌憚的傷害別人。他們遵循叢林法則,下手不知輕重。如果缺乏自制力和約束力,就能釋放最大的惡。
所以“一個國家的司法體系中沒有少年法庭、未成年人檢察機構、少年警務,就像一個國家的醫院沒有兒科一樣。”一個決意兇狠的十七歲少年,是可怕的。一個決意兇狠的十三歲少年,更是另一個量級的可怕。
大多數老師和校領導的通病,只會站在成年人的高點俯視孩子們,覺得孩子能分清楚利弊,知道好歹。但是你們有試圖把自己和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嗎?有沒有嘗試觸及未成年人的思考領域去溝通,說到底還是成年人的傲慢。
有一句話叫:“有一些人,他們不適合做老師這份職業,他們缺乏共情,缺乏耐心,缺乏為孩子考慮的心。有些校領導為了政績,為了臉面,一味地壓制受害者。他們不明白孩子的世界比成年人的世界更殘酷,童年的血色青春下,赤裸裸的弱肉強食。他們更多的時候是不想明白。”
學校里老師領導對校園暴力的視而不見,以及整個社會對校園暴力態度的冷漠和選擇性忽略,都成為了殺死受害者的幫兇。
所以讓我們心驚的不僅僅是暴力本身,還有群體性緘默。
在現行法律不會改變的情況下,像《少年的你》這樣講校園霸凌的電影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如果能再多出幾部這樣高質量的校園霸凌電影,打動每個老師、每個家長,讓每個成年人都能意識到校園里正在發生的這些惡心事和學生的成績一樣重要。
讓每個家長都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會被欺負、自己的孩子欺負別人會遭報應。那才是真正的大好事。
面對社會上頻繁發生的暴力事件,那么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孩子呢?
1,別做“乖”孩子
有時候孩子過分的乖巧,不是好事。因為太懂事乖巧,遇到危險時,可能就會不懂反抗,默默承受。
孩子越怕事、懦弱,就會被身邊的同學變本加厲的欺凌,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鍛煉孩子的身體、膽量和意志。
當孩子遇到欺凌時,就要表現出來我不好惹,而不是沉默和承受。
2,被打之后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被打之后,就要打回去,這樣既能滅一下對方的氣焰,也能給自己壯膽。
不過這也要看實際的情況,如果對方過于高大或者人數眾多,則可以先隱忍或者趕快跑掉逃離危險。告訴家長或老師解決。
3,依附集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斗。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校園暴力。
所以要想在弱肉強食的世界立足,就要學會依附集體。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合象課堂,專注中小學在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