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是《無聲告白》這本小說封面上的一句話。
小說開篇就寫到主人公莉迪亞死了,一個處于青春美好時期的女孩,就這樣莫名的死了,然后用一整本書的筆墨來一層一層地去揭示女孩真正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節奏竟然還可以這樣越來越快,越來越驚心動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讓人陷入無限的沉思之中、、、
小說通過不斷地倒敘,過去與現在的結合,來揭示真正導致女孩莉迪亞死的原因。
小說倒敘著主人公莉迪亞父母的過去:母親瑪麗琳從小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女醫生,但在大四的時候碰到哈佛畢業生而陷入情網,放棄了夢想,成為一個出入廚房的家庭主婦。華裔父親詹姆斯想融入主流社會,可他發現就算是娶了美國妻子也并不能實現他的夢想。最后他們倆的夢想交織在一起給了他們最愛、最聽話、最努力的女兒莉迪亞身上。
母親從小讓女兒學習醫學方面的專業,高中的時候去聽大學的課程,讓女兒莉迪亞連假期都很忙,上各種課。后來,她物理不及格,母親給她壓力,她覺得自己有心力不足,根本學不好物理,不管怎么努力,總是提不高,種種的壓力下,讓她的發現,自己越努力,越成長,父母給她的壓力也就越大。最后她放棄了,放棄了不平凡的追求,成全了自己的自由,走向了天堂。
女孩用無聲的“死”來向她的父母告白:“我要擺脫你們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看完這本書后,我從中讀到了一個真相:我們這一生,都處于奔跑中,因為有著許多的成功名利誘惑著我們去奔跑追逐,即使我們在最年輕最有活力的時期沒能實現,也要讓我們的兒女子孫接著完成我們未完成的夢想,對于這些夢想,我們總是對自己說,不管怎么樣我都不能夠放棄,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行。但我們忘憶了一件事,我們最不能夠放棄,就是最平凡的自由與幸福。
我聽說過許多的年輕人活成了父母的影子,沒有真正的自己,只會變成一代又一代的復制品。
也聽說過,許多許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夢想,痛苦地掙扎,卻忽略了在身邊最平凡的幸福與自由。
我覺得自己最幸運的事就是,從小生活在沒有壓力和束縛的家庭環境中,也沒有吃過物質上的苦,但卻感受到父母給予我的溫暖與快樂,因為他們有一個非常簡單的信仰:只要開心快樂就好。
張小嫻說:“后來,我才知道,我們努力追求的不平凡,到頭來,卻失去了許多最平凡的幸福。”
其實,我并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夢想,我是說,如果夢想不能夠成為我們的自由、我們的幸福,而讓我們失去這平凡的幸福與自由的話,這個夢想,不要也罷。
追求夢想總是痛苦的,我們要知道是不是苦盡甘來。是,我們要有夢想遠方的不平凡,但也要有回望眼前的平凡幸福。畢竟,從生到死,時間這么短,追求不平凡需要時間,而平凡的幸福與自由也是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