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曾經批評學生,“你不是在思考,而只是有邏輯而已”。
有些人的讀書筆記,整潔有序,分清了層次,做好了分類,筆記內容也能記在腦子里,但一經提問,卻總是支吾答不上來,特別是稍加變換的題目。我們常說,這類人不懂變通,讀死書,缺乏創造性——單方面輸入,沒有跟知識交互,也就沒有輸出。
健全的大腦意味著它能夠活躍運轉——有記憶力,高效思維、富有創意——最終實現個人潛能。
好的讀書筆記,應該是能夠幫助我們發揮記憶、理清思維、培養創造力的工具。
今天要說的這個工具,就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用圖表表現的發散性思維。發散過程也就是大腦思考和產生想法的過程。通過捕捉和表達發散性思維,思維導圖將大腦內部的過程進行了外部呈現。
本質上,思維導圖是在重復和模仿發散性思維,這反過來又放大了大腦的本能,讓大腦更加強大有力。
制作一張思維導圖的過程,將大腦內部的過程進行外部呈現,其實就是在紙上(或軟件上)反應出來的,你與講者/作者/包括你自己之間的一場“智力對話”。
思維導圖的基本組成部分:
1、中心圖像——用來捕捉主要內容,突出重點,比如一本書的思維導圖,中心圖像可以放這本書加書名。
2、分支——從中心圖像向四周散射,按各主次主題及其先后順序以多個分支、多層分支的形式表現出來。
3、關鍵詞或關鍵圖像——分支上的重點,導圖的最關鍵內容。
一、中心圖像
有專家做實驗,給受試者看2560張幻燈片,看完后接受辨識測驗——一張從剛看過的2560張中挑選出來的,另一張很相似但沒有看過的。受試者的實驗結果平均值顯示,他們的辨識準確率在85%~95%之間。
后來實驗加快放映速度,增加圖片數量,受試者的辨識準確率甚至能高達98%。
這些視覺刺激實驗說明,人類對圖片的辨識力天生就不錯。
所以,每一個思維導圖,都需要一個中心圖像。
這個中心圖像不但能突出主題,更能自動吸引眼睛和大腦的注意力,觸發無限聯想,也是幫助記憶的有效方法。而且中央圖像是絕對處于中央位置的,它是你發散思維的核心。
二、分支
- 分支從中心圖像延伸出來,其大小粗細的變化正是表現層次的好辦法。
- 各分支之間的間隔有序、恰當,能體現圖形的條理性,有助于層次和分類的使用。
- 分支可以使用曲線、箭頭等多種形狀——有機的線條能更大程度的增強視覺興趣,激發包含在這個分支里面的信息記憶,就像“活的圖片”。
- 利用色彩加強思維能力,刺激眼球與大腦,增強記憶力,避免單色乏味,同時也能增強你的創造力。
另外,分支還有兩個幫助你實現創造性的小竅門:
- ①格式塔效應:
如果有人說“我有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要告訴你,哎呀對不起,我剛想起來不能說給別人聽。”這時候你的大腦肯定會尖叫著要求聽到這個故事!就好像大多數人數1、2時會努力壓抑加上“3”的沖動一樣。
大腦這種尋求完整的固有傾向就是格式塔——一種需要通過詞匯和意象填充空白以求整體的自然傾向。
所以,
當你在聽課過程中意識到好像漏了某個觀點的時候——在你認為“漏”的地方,留一個空白分支,過后等你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格式塔效應會提醒你從前后左右的筆記聯想中找回這個“錯失”的觀點。
當你在思考過程中突然沒有了想法,你可以——a、放下思考去做別的事情,新點子通常都是在小憩之后冒出來的;b、涂鴉/作畫/上色,把思維導圖當做思想內容的“畫作”,它可以催生新想法;c、增加空白線條,誘導大腦尋求完整性去進行創造。
- ②“亂七八糟”中其實別有洞天:
在思考過程中,如果冒出來一些想法不屬于當前任何分支,又不便于展開,過多零散小分支讓思維導圖變得“亂七八糟”?
你可以增加一個“不相關分支”,用于存放這些不具有基本分類、看起來毫無聯系的點子,某天再看這個分支時,也許它正是你所尋找的“突破口”!
三、關鍵詞/關鍵圖像
- 想要控制和應用無邊發散的大腦,需要用層級和分類明確的關鍵詞表達概念。比如,機器與車輛之間的層級關系。
- 關鍵詞用固定的字形,簡潔為主,避免過于潦草或模糊不清。
- 適當將關鍵詞替換成圖像,讓視覺與語言皮層之間建立刺激性的平衡,提高視覺感觸力。
- 在筆記中使用簡單的代碼或符號來代表人、項目、經常反復發生的事情或經過,如數學筆記中的推理用∵/∴表示因為/所以的因果關系。
- 利用通感,讓多種生理感覺混合,使用有關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動、動覺(肌肉感覺)等詞語或圖像,也能讓你的“創作”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影響力。比如“搖晃”、“掙扎”、“奮力”、“苦澀”、“沉重”……當你所使用的詞語在你的腦海里激起一個圖像的效果,并且這個圖像生動、感知性強,那么,它總能讓你“印象深刻”。
讓思維飛舞
當你掌握了思維導圖的使用原理,真正一步一步的把思維呈現在一張紙上時,你就會發現,只需一瞥,你就能看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且關鍵概念之間的聯系一目了然,看著這些關鍵詞,你可以快速地回顧相關論點、論證,你甚至可以隨時豐富、美化它。
就像,剛剛經歷完一場“精彩絕倫”的“智力對話”。
其實不僅僅是思維導圖,這應該是所有好的筆記都能夠達到的效果——輸入、交互、輸出——記憶、分析、創造、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