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人,是《教父》影迷、曼聯球迷和半個馬競球迷。
這篇文章本該在一個月以前就寫好,但是因為懶癌…一直拖到“特殊的一個”上任才寫完。
1.《教父》影迷
大學初看《教父》,3個小時的電影,讓人覺得冗長;缺少黑幫電影的打斗場面,大佬們身邊沒有眾多小弟護駕,讓人覺得乏味;72年出品,那個年代并沒有多少特效,畫質讓人看來視覺也不算舒服。
多年以后再回味,“教父”的含義其實是: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這才發現那略泛黃的舊質畫面配上主題曲《Speak Softly Love》小提琴伴奏,那就是半空里遠眺西西里島小村落的安詳與寧靜。
為謀求生路,柯里昂自西西里島的一個村落來到了紐約大都市,身兼家庭和對朋友的責任,憑借一顆強大的內心,柯里昂逐步成長為一方教父。他是黑手黨首領,常干違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他還有一個準則,絕不販毒害人。
黑社會很多,小混混很多,但是“教父”所代表的是威嚴和風度,絕非一般“老大”般粗鄙。
2.曼聯球迷
與其說是曼聯球迷,不若講是弗格森的擁躉,因為弗格森就是曼聯,曼聯就是弗格森。
執教曼聯27年,總共獲得38個冠軍,在此期間,皇馬更換了24位主教練,國際米蘭經歷了19位教練,切爾西、曼城分別換了18和14位教練……
曼聯是弗格森的紅色帝國,而弗格森是曼聯的教父,在曼聯,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貝克漢姆可以走,基恩可以走,斯塔姆可以走,范尼斯特魯伊可以走,但只要弗格森在,曼聯永遠不會有懈怠,會無數次在比賽補時階段絕殺帶走勝利。
弗格森在,會指著手表對裁判暴怒抗爭,會在發布會上大罵記者的無知,也會對剛入行執教的教練永遠開放自己的電話。
《衛報》記者丹尼爾·泰勒的評價最為中肯:他在退休那天所受到的稱頌,反映的其實是大多數人心中的悲傷,因為這不只是一位偉大主帥的退休,而且是老派教練中最后的守望者的離開。
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在英格蘭教練界有一種說法:普通主帥是球員的主帥,弗格森則是主帥的主帥。
弗格森是個老派的教練,推崇的是那些與這個商業時代格格不入的法則:奉獻、犧牲、忠誠、團結。這是真正“教父”的含義。在用了27年的時光踐行這些如今已被曲解的詞匯后,這位曼聯教父最終還是決定離去。
教父終有老去一天,2011年歐冠決賽對陣巴薩,當比利亞打進巴薩第3球,曼聯1-3落后扳平無望時,場邊的弗格森單手扶著座椅,歪靠在板凳上。他拼命嚼著口香糖緩解壓力,然而在弗格森鎮定的表情下,他的雙手卻在不斷顫抖。
一如柯里昂在長子被殺,邁克逃亡之后召集五大家族首領會議,是一種抗爭,更是一種無奈的妥協。
多年以后,身在皇馬的大衛·貝克漢姆說:弗格森是我最好的教練,永遠都是。
Sir Alex Ferguson, A Knighted Champion
So Many Years the boss and we adore him
Simply The Best, United through and through
Forever we will be his Red Army
3.半個馬競球迷
沒有西蒙尼,我根本不會關注馬競,一支平民球隊可以在三年兩進歐冠決賽,從巴薩皇馬手中奪取西甲冠軍,成三足鼎立之勢,是西蒙尼之功。
西蒙尼最迷人之處在于教父一樣的堅韌不拔,卻又睿智聰明,98年世界杯戲耍小貝是其球員時代的狡黠,而打造一支鐵血馬競,卻是真堅韌的寫照。
教父之威嚴,也在其心胸,歐冠二次敗給皇馬后,西蒙尼大度稱贊皇馬:獲勝一方始終是更好的,皇馬是今天更好的,因為他們贏了,我要祝賀他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努力工作,思考為什么沒能贏得點球大戰。我們在開局階段表現得很糟糕,從第20分鐘、第25分鐘開始有好轉。我們在下半場獲得了扳平的機會,后來兩隊都很疲憊,但都想努力抓住每一個進球的機會。
賽后托雷斯、胡安弗蘭等馬競球員的淚水令人心疼,西蒙尼表示:這種感情是合乎邏輯的,我為我的球員感到驕傲,他們已經傾盡全力,為了冠軍付出了一切努力。我非常愛他們。我當時告訴他們不要哭了。我感覺自己有責任,我沒有給他們希望得到的東西,真的讓人感到受傷。
祝賀對手,寬慰隊員,獨攬責任,這是一種擔當,教父的擔當。
所以在弗格森之后,這是我最喜歡的教練,沒有之一。
何塞很好,三年之內曼聯可期,但是十年呢?
曼聯所需要的,其實如弗格森般,一人一城一球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