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種方法陪孩子閱讀,不僅積累知識,還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

文/桐陽媽

今天大女兒感冒在家,拿了幼兒園的發(fā)的課本:“媽媽,你猜猜誰做的不對?”我看了一下是書里的一個故事《小熊的新房子》:“媽媽猜不出來,你告訴媽媽誰做的不對。”她回答:“小熊做的不對。昨天老師講的。”我微笑:“一會媽媽忙完了,給你再講一遍。”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等我忙完了,孩子:“我想聽聽媽媽怎么講。”

我們先從朋友們的角度來講:

我:“朋友們幫小熊蓋房子。”

女兒:“是啊。”

我:“小熊很感謝朋友們,等裝飾好了,邀請大家去做客。”

女兒:“是啊。”

我:“大家想去看看新房子。”

女兒:“結(jié)果小熊下雨天沒讓去。大風(fēng)天也沒讓去。”

我:“最后小熊不是答應(yīng)讓去了嗎?”

女兒:“大家?guī)е滦⌒苓€讓洗腳,所以都走了,不再和小熊玩了。小熊做的不對。”

我:“你為什么認為小熊做的不對?”

女兒:“因為朋友幫他蓋房子了,應(yīng)該讓朋友來做客。”

那我們換角度考慮:

我:“大家?guī)托⌒苌w房子是小熊邀請的還是心甘情愿的?”

女兒:“自愿的。”

我:“幫助小熊蓋房子的過程,心情是怎樣的?”

女兒:“開心啊。”

我:“在選擇幫助的時候,想著去小熊家做客嗎?”

女兒:“不知道,應(yīng)該沒想那么多,只是覺得他自己蓋不過來。”

我:“朋友幫助小熊蓋房子,但是這房子是誰的?”

女兒:“小熊的。”

我:“小熊的房子,他有決定權(quán)嗎?”

女兒:“有啊?”

我:“小熊說裝飾好了邀請大家做客。小熊邀請了嗎,大家就要去。”

女兒:“沒邀請呢。”

我:“沒邀請就去人家,還是下雨天和刮風(fēng)天。小熊怕把家里弄臟了,合理嗎?”

女兒:“這樣說也對,家里應(yīng)該干凈。”

我:“朋友帶著鞋去小熊家里,可是小熊害怕把地毯踩壞,這樣想可以嗎?”

女兒:“踩壞了,就不好看了。”

我:“小熊把洗腳水端過來讓大家洗腳之后進去,說不讓進了嗎?”

女兒:“沒說,只是讓洗了腳。”

我:“大家走了,沒進去玩,想穿著鞋進去也可以。”

女兒:“朋友想的和小熊想的不一樣。所以走了。”

我們再看看朋友來的目的:

我:“大家?guī)椭⌒苌w好新房,想去做客?結(jié)果遇到什么困難?”

女兒:“下雨天不行,刮風(fēng)天不行,帶了鞋子還不行。”

我:“大家的目的是干什么?”

女兒:“去做客,和小熊玩。”

我:“如果你來了,你選擇走還是選擇洗腳?”

女兒:“我愿意洗腳。進去就能一起玩了。”

我:“這就是我們要知道來的目的,對不對?中間會遇到困難,但是最終大家在一起玩了。”

女兒:“洗腳時間很短,但是換來做客。”

我:“現(xiàn)在大家都不和小熊玩了,小熊一個人在房子里也沒意思?”

女兒:“都沒朋友了。”

我:“如果你是小熊怎樣補救?”

女兒:“我會打電話?”

我:“如果朋友們都不接電話呢?”

女兒:“我去家里找。”

我:“如果人家也不讓進去呢?因為上次小熊先拒絕的。”

女兒:“那我邀請到我家里做客。”

我:“如果人家這次鞋也不帶了呢?”

女兒:“弄臟了打掃,踩壞地毯,再換新的唄。”

我:“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大家玩的開心,地毯又不壞。”

女兒:“我現(xiàn)在想不出來。”

我:“你慢慢想,想好了,咱們再討論。”

女兒:“你講的故事和老師不一樣。”

我:“媽媽和老師是兩個不同的人,講的肯定會不同,你也可以有你的思考,有你的講法。”

女兒:“那我怎么會思考呢?”

我:“多讀書,多動腦子想,就會了。你可以按照你的方式,給妹妹講唄。”

現(xiàn)在父母特別重視孩子的閱讀,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國內(nèi)外的各種書籍,都能夠買到。

我認為閱讀不僅僅要注重數(shù)量,還應(yīng)該注重質(zhì)量。讓孩子閱讀的意義不僅僅是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越清晰,反過來又促進閱讀的廣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