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雜志上讀到這樣一個小故事:洞房花燭夜,當新郎興奮地揭開新娘的蓋頭,羞答答的新娘正低頭看著地上,忽然掩口而笑,并以手指地:“看、看,看老鼠在吃你家的大米。”第二天早上,新郎還在酣睡,新娘起得床來,一聲怒喝:“該死的老鼠,敢來偷吃我家的大米。”“嗖”的一聲,一只鞋子飛了過去。新郎不僅莞爾。
讀完上面的小故事,我不禁感嘆:僅僅一夜的時間,新娘的心態、行為便都向婆家靠攏,由“你家的”轉變為“我家的”,完完全全將自己當成新郎的自家人;同時,我也在思考:
是什么原因讓新娘的心“過門”?能完完全全地融入到婆家,且視自己為婆家的一份子;由此延伸,在我們的企業中,每一位員工的心是否已經“過門”?企業呢?又是否采取過得當、有效的方法,幫助員工的心“過門”,使他們將企業當成是自己的家,樹立起強烈的“以廠為家”的意識,調動起所有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潛能,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我以為,企業員工“以廠為家”意識的培養,不單單是員工個人的事或企業的事,它需要雙方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來達成一致,只有在雙方互惠互利、確立一個平衡點的基礎上,“以廠為家”的意識才有可能形成并得到強化。單方面指責員工思想覺悟不高,或者只要求企業提供優厚待遇而自身卻不努力提升工作技能,這兩種極端的思維方式,都是不科學和不理智的。
作為員工,我想,一定要懷有一種感恩的心態來工作,應該感謝肯為你的能力和技能買單的企業,只有企業為你的能力和技能付出勞動報酬,你才可以贍養老人、撫養孩子,才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有了這樣的心態,“以廠為家”的意識便由此而生,工作起來也會變得積極、熱情,員工自身的潛能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這樣,自然會受到企業重視,豐厚薪酬、較高職位也會接踵而來。有人說:懂得感恩的人,才會離幸福越來越近。
在我看來,只有懂得感恩,才會付出真心,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只要你用心對待,便都可以在你的掌控之中,且朝著你想要的方向發展。
然而,并非所有員工都具備如此高的思想覺悟,企業單方面要求所有員工都具備這樣的精神層面的素養也是不切實際的,只能是通過相應的思想引導來使更多的員工具備這一素養。
現今的企業員工,多為80后,甚至是90后,與60、70后相比,他們的思維方式、行事風格都有著自己那代人的特色。在許多企業的眼中:他們忠誠度缺失,對企業,甚至連最起碼的歸屬感都沒有;他們工作效率低、缺少團隊精神、抗壓能力差、缺乏耐心;他們怕吃苦、蔑視權威、情感脆弱……與60、70后相比,他們的價值觀截然相反,60、70后可以先干活后計回報,而他們則先講條件再干活。然而,他們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喜歡挑戰、活力四射、創意無限,他們有著不服輸的堅韌,他們敢于挑戰任何領域先定的權威,他們在努力尋求一個能夠容納他們主見的生活或職業空間,他們是有主見、有追求的一代,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將成為新時代的主流。
我認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企業這個大家庭里,60、70后的領導如何與80、90后的員工相處?如何建立并強化“以廠為家”的思想意識?相互了解、淡化等級、拋開成見、重新審視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我想,這是最關鍵和基礎的工作,做好以上這些工作,為員工營造人性化的文化氛圍、實施開放化的管理、進行時尚化的溝通、創新合作方式……只有這樣,員工的心才會真正“過門”,才會將企業看成是自己的家,才會將企業的事當作是自己的事來做,如此,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你家的”才會轉變為“我家的”,“以廠為家”的意識便建立起來并得到強化,對于企業而言,保持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實現壯大、騰飛便水到渠成、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