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爬坑百問:高效會議(網易項目管理心法)

概述

會議作為一種群體溝通方式,決定了正式信息在項目組內的傳遞路徑。
從事項目管理工作之后,你會發現自己一下子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會。項目全局涉及到的整個過程,你都要去了解。

會上說了一堆,卻沒有決議,沒有動作,那么這個有機體是沒有辦法正常運作的。

“斷舍離”,只開最有必要的會,會而有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會議不在多,而在于精,每個會議都要真正開出效果來。

項目中的重要會議

其實,“斷舍離”是一種思維習慣,也就是說, 你要有意識地選擇,最適合項目現階段狀況的會議。
項目過程中有大大小小的會,這些會分別服務于不同的目的。之前通過復盤會、評審會,我們現在重點來看啟動會、每日站會和項目周會。
實際上,只要掌握了這些類型的會議要點,其它類型的會議也就不在話下了。

項目中的會議

啟動會

啟動會好比是誓師大會,用來快速地聚攏兵力,集中力量干大事!
我曾經經歷過一個項目,因為戰略調整和重組,這個團隊的規模,迅速地從十多個人擴張到了一百多人。這個臨時拼湊的百人軍團,大多是自上而下從各個部門緊急征集來的。看起來人很多,但因為角色身份混亂,工作習慣不同,團隊內部存在著各種沖突和困惑。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場啟動會就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怎么做啟動會呢?
啟動會的目的是清晰目標,明確授權。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分三步走,分別是 why、what 和 how。

1.why

其中,第一步 why 是最難講好的。但實際上, 只有充分理解了項目背景、目的和意義,才能更好地喚起團隊的參與熱情。
那個項目的啟動會,我們特意邀請到大老板親自上陣跟大家講述項目背景。他從公司戰略賽道的選擇性聚焦,講到自己對這個事業的追求,話語中所傳達出的重視、關注和熱愛,是讓這個 why 真正打動人的核心要素。

2.what

接著是 what, 描繪藍圖,設定清晰的愿景,包括項目的三年目標、五年規劃,越清晰越好,為的是讓團隊看到未來的樣子。

3.how

最后一步是 how, 也就是明確團隊之間的責任分工以及合作公約。
對于一些新組建的團隊來說,也可以加入一些破冰的環節,讓大家打破邊界,盡快建立新的協作模式。你還可以留一些時間給重要的角色代表發言,大家的熱情相互感染,會讓士氣空前高漲。這時,啟動會的效果就達成了。
關于啟動會的內容,你可以從以下十個方面著手準備:

  1. 項目背景
  2. 項目目標
  3. 項目范圍
  4. 里程碑計劃
  5. 主要風險
  6. 組織架構
  7. 責任分工
  8. 流程機制
  9. 溝通方式
  10. 支持工具

其中,溝通方式指的是,會議的時間安排、頻率及參與人員;支持工具一般是指項目組統一使用的任務管理、文檔管理、代碼管理的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在新項目或新階段準備啟動,涉及到方向、目標、人員、職責的調整的時候,才需要開啟動會來進行公開的澄清和授權。

每日站會

隨著敏捷的普及,每日站會的概念也是深入人心。然而,很多站會被當作是例行公事的匯報會,枯燥無味,還有一些站會開得冗長且低效。
其實,開好站會的關鍵,是要還政于民。站會滿足的是團隊的自組織需要,而不是 leader的監控需求。
那些把站會開得很持久的團隊,往往已經形成了自我管理的氛圍,團隊每天會通過站會了解整體狀態,并對暴露出的風險和問題做出集體決策。
作為項目管理人員,你要引導團隊不斷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規則,并在運行順暢之后,把站會還給大家,讓大家自己決定站會要怎么開。

其實,真正自我管理的站會,除了團隊成員自己決定站會時間之外,連主持人都是成員輪流來當的。

項目周會

通常情況下,對于 10 人以內的小團隊來說,如果已經有了每日站會,就不太需要再另外設置周會。
但是,當項目組的規模繼續擴大,分成了若干的工作小組之后,你就需要利用項目周會,周期性地對項目的各個角色、各條線的進展和風險做全面的檢查了。
項目周會的目的,是解決整體計劃層面、跨團隊協同配合的問題,包括產品、運營、市場、研發等環節。由于項目周會是面向各個角色負責人,甚至面向全員的全局性會議,所以,項目周會就天然地成為了一個最能直接把控整體脈搏的地方。
項目周會的內容,除了常規的各角色進度和風險同步之外,你還需要根據項目組每個時期的整體階段性重點,來設置相應的環節,讓大家清晰地感受到項目組明確的導向,也就是什么是當前最重要的。

保障會議品質的關鍵

實際上,會議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一個項目團隊的互動品質。

1. 明確會議邊界

每個會議都有特定的主題和目的,并有明確的參會人員范圍,這個就叫會議的邊界。
你可以寫下目前參加的每一個會,問問自己:“為什么要開這個會?會議的邊界是什么?哪些議題適合在會上討論?”對于那些與主題不相干的議題,你要堅決舍棄。

想要徹底改善,項目經理要做好兩個確保:

  • 確保各部分的進展信息在會前統一提交,會議當場只說重要問題、風險及需要支持的地方;
  • 確保會議當場嚴格圍繞主題開展,對偏離主題的討論,及時叫停!

另外,參會的人,也應該是有邊界的,并不是越多越好。 相關問題的主要決策人,對這個問題有責任的相關人員、負責執行決議的人員是必須參與的。發送會議邀請時,你要明確哪些是必須參與的人員,并抄送那些可以選擇參加的人員。

2. 建立會議規則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會議小惡魔”的游戲,就是讓每個人想盡辦法地破壞會議,借此去體會開好一個會,需要哪些要素。結果我們發現,像遲到、拖堂、開小會、看手機等行為,問題雖然不大,但是頻繁發生的話,就會大大地影響會議品質。
特別是對于一些周期性的常規會議,約定好會議規則是非常有必要的。主持人要引導大家建立會議規則,對于遲到、請假、拖堂、跑題等行為建立公約,并成為規則的守護者。
我身邊有些做得好的項目周會,光是會議規則就已經迭代過五六個版本,從遲到紅包、拖堂紅包開始,到輪流擔任“規則守護大使”的角色,最后發展成由主持人判定違反會議規則者,即自動成為下次會議的主持人……不得不說,這一招真的很管用。規則上的推陳出新,在活躍了氛圍的同時,還共同構建出了高效的會議品質,最終是對每個人的時間負責。

3. 做好會后跟進

要想真正做到決而有行,最終靠的是有效的會后跟進,真正把決策落到實處。
會議主持人要及時匯總討論的結果,并形成會議結論。對于無法當場確認的問題,一定也要進行記錄,并明確跟進人和完成時間。 會后所有跟進事項,直接進任務系統,確保跟進到底。同時,要在會議紀要的郵件中明文呈現,下次會議統一回顧。

總結

今天介紹了項目中要開好的重要會議,以及保障會議品質的三個要素。
會議設計和流程,也需要根據項目各階段的情況做相應的調整。既然項目的狀態和團隊的狀態一直在變化,那就要根據這種變化去動態調整,想清楚我們到底要開哪些會?不開哪些會?怎么把會開好?

只要你堅持只開最有必要的會,開真正高效且產生決議的會,大家不但不會排斥,還會積極參與,會后還會有“這么短時間就達成一致”的滿足感!所以你看,會議不是目的,借助會議去做好群體溝通,讓大家看到有效的進展,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