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鴉,4月10日。
本來應該昨天完成的限時任務――觀影悟道觀后感,今天才把電影看完。
昨天7點起床,沒有午休,陪爸媽打了兩個多小時麻將,晚上8點又去海邊騎車、步行鍛煉身體,大概10點多的時候就已經困得睜不開眼了。
三部電影中我選了《美麗心靈》,又是一部老電影,同樣,又是一部經典片。主人公是約翰納什,“博弈論”大師,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數學天才,很不幸的是,他同時也是精神病患者。
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約翰納什被精神分裂癥騷擾,但從來沒有停止過工作,更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故事。尤其影片的第一部分,即約翰納什在讀博士時遭遇的瓶頸以及后來終于獲得在惠勒研究室工作資格的那段,給我的觸動很大。以下是我心生感觸的一段記錄。
不要陷落在你以為的世界里,因為那始終是你“以為”的,始終還在你的“以為”中兜圈子。就像井中之蛙,它的世界只有井那么大,它所有的造作都圈囿于井中,無法突破,無法擴展。
這是一個無限可能性的世界,而人類的思維、想法則決定了我們是在這個世界中馳騁,還是打造一口井,然后把自己放進去。
我們的心有多大,空間就有多大,萬物唯心造。
當然,約翰納什的這段經歷只是影片的開始而已,重點在于他結婚后精神分裂癥越來越嚴重,以至于他被迫進入精神病院、不得不接受高強度治療,以及接下去的故事。
我想,一個強大的大腦可以創建如“納什均衡”等了不起的理論,但是最終救贖自己的一定不是大腦,而是心和愛。盡管約翰納什飽受精神分裂癥的困擾,但是他一邊接受治療,一邊繼續自己的工作,這一點恐怕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比如我。如果換成是我,估計我每天會自怨自艾,把“精神分裂”作為最大的障礙和每天面對的主題。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吧!偉大的人格之所以偉大,是在于他們一定有著常人很難擁有的東西,比如毅力,比如堅韌,比如不放棄。
當我看到約翰納什在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典禮上致辭時,我落淚了,他真的很了不起。
……
今天的涂鴉用了一個多小時,都是我喜歡的顏色。感覺這顆心明顯比往年敏感了許多,撲捉到了春天的味道,并吮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