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給你一個選擇,你會選擇什么樂器陪伴自己?
這是個問題
我第一次知道三味線是在喜馬拉雅的一個主播的收藏專輯里,里面滿滿的三味線。
我以為是中國的二胡,但是比二胡又更吸引我。
因為我覺得二胡是悲傷的/而三味線給我的感覺是“空靈”
:有禪/道的味道
仁太坊本名仁太郎,坊是三味線賣藝者、付門行腳或者街頭賣藝中男性盲人的專指。
本片以江戶時代為背景,講述日本民族樂器──津輕三味線始祖仁太坊的傳奇故事。
或許/你看過很多有關樂器的動漫,但是卻也很少看到某個人為一種樂器奉獻了整個人生。
——他就是仁太坊,而他的樂器就是三味線,仁太坊并不是天生就是盲人。
然而當時日本天花流行,仁太郎也無法幸免于難,因感染導致雙目失明,父親死后,他就帶著三味線行走于不同的村莊。
當時受到主流音樂組織“當道座”的排擠。當道座是由幕府進行保護的曲藝組織。仁太郎出身低下,沒有資格入座。道座出身的人原本是不用賣藝的,他們主要是在法式儀式上進行演奏。但當時實施新政,廢番置縣,道座失去了幕府的庇護,也不得不加入賣藝行當。他們以正統三味線自居,不斷的制造事端刁難仁太郎,把仁太郎的演奏貶低為野調俚曲。
仁太郎雖然在長期的民間演奏中,逐漸摸索出一種獨特的猛烈叩撥技法,但畢竟沒有經過系統訓練,得其法卻難入其門,在一場與當道座的比試中,當道者發下狠話:聽不正統的三味線,是沒有受到菩薩祝福的演奏。于是眾人又都離開了仁太郎的演奏現場,隨后,琴弦崩斷,琴鼓爆裂,仁太郎的演奏陷入困境。
琴弦斷了可以再換,但是仁太郎的心,似乎陷入深淵。
該怎辦?
寺廟的主持請仁太郎喝茶,寫下了三個字:守破離
我覺得這三個字闡述出了很多事情的哲理
“仁太郎,你有木有聽過守破離這句話?
比如在彈三味線的時候,順序漸進的練習技巧/這個就是守;
按自己的想法改良,融入自己的味道,也就是現在你的這狀況的破;
然后現在的仁太郎完全找不到新的自我/這就是離。
仁太郎的境界正在往新的一個層次前進著。”
“守”即承襲師訓,“破”是樹立風格,“離”則要開拓創新。
這應該就是我們通常說到的瓶頸吧
應用到我們生活中,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工作上的,一定會在某個階段進入一個瓶頸
無論你多努力,你都感覺不到進步,停留在原地,這個時候你該怎么辦
如何破
如若影片中說的離,你要脫離即有的格式和套路。跳出來,然后/尋找另一種通向目的地的途徑
就比如,學習某種技能或技術,你最開始的是觀察,模仿,創新。在既定結果的前提下,你只有把公式不斷的練習不斷的重復,然后實現加入自己的元素。
就像璐卡之前看到的一部作品,愛理問古川潔,沒想到你會跨欄,古川潔說,只要會第一個動作后面只不過是重復罷了。
一個人的能力養成的五個等級:不會,會,熟,精,通。加于能力的內涵:專業知識,執行能力,學習能力,剩下的就真的堅持重復而已,去賦意義和價值。
最后/我們來聊聊三味線吧
三味線與中國的三弦相近,都由細長的琴桿和方形的音箱兩部分組成。只不過,三弦的音箱一般以蛇皮包覆,而三味線的音箱,則多以貓皮或狗皮制成。三味線一般用絲做弦,也有用尼龍材料做成,在演奏時,演奏者需要用象牙、犀牛角、烏龜殼等材料制成的撥子,撥弄琴弦,其聲色清幽而純凈,質樸而悠揚。津輕三味線是三味線中體積最大的一種。
大約15世紀左右/中國的傳統樂器三弦經過琉球王國(現在的沖繩),產生了早期的沖繩“三線”,之后傳到日本本土,逐漸成形。而早期的沖繩三線又受本土三味線的影響被改良成現在的沖繩三線。
那么,三味線都曾出現在哪些動漫里呢?
在《魔法咪路咪路》中惡魯莫團使用的魔法樂器就是三味線/《銀魂》中,高杉晉助和河上萬齊彈的也是三味線/《戰國無雙》系列的游戲中長宗我部元親的武器也是三味線噢。
細節:在《XXXHolic》漫畫版的196話中有位持著一把不再發聲的三味線彈手來向四月一日實現愿望,四月一日在夢中與“貓”相會并得知了“她”的愿望。從倉庫中找到一個帶有蝴蝶花紋的撥子交給彈手,彈奏中撥子碎裂,最后,三味線作為代價歸四月一日所有,而彈手拿走了碎片。
現代/日本三味線演奏中最出名的新生代:上妻宏光,吉田兄弟。不過相比而言,我還是更喜歡上妻宏光,里面有爵士/舞曲/古典等眾多因素。
今天就講這些吧。
如果你懶得看文字,可以直接進入動漫電臺,有好歌,更為你剖析更多冷門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