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為難過,不是因為感動,而是看節(jié)目觸動而哭的。
之前的《奇葩說》和《奇葩大會》我一期都沒拉下,覺得他們說的都很好,角度新穎,發(fā)人深省,讓我們看到了一群更包容的人,也愿意主動思考、接納一些之前不愿意接納的東西。
前幾天突然發(fā)現(xiàn)奇葩大會2也開播了,于是趕緊一集一集又追了起來,這期奇葩大會來的特別人類或多或少都有不同于常人的經(jīng)歷,基本上每一期都讓我忍不住落淚。
1
第一個讓我落淚的是東七門撰稿人劉可樂,之前就覺得她的文章寫的蠻好的,經(jīng)歷也特別豐富,然而這次她沒有講那些奇葩的事,她講的是自己曾經(jīng)得躁郁癥的經(jīng)歷,躁郁癥有狂躁的一面,也有抑郁的一面,抑郁的時候每天很想自殺,狂躁的時候感覺自己站在世界之巔,靈感突發(fā),精力充沛,幾天幾夜不睡覺……
我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所以可能無法感同身受,不過我身邊有研究心理學(xué)的朋友,也有抑郁癥的朋友,所以大概可以感覺到,那是一種極其折磨人的身心甚至讓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東西。
她講到了坦誠,我想起以前一家公司的一個上司,他最看重人的品質(zhì)就是坦誠,有話說話,不遮遮掩掩。其實能做到坦誠的人非常少,大部分人都不敢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不敢直視內(nèi)心的欲望、貪婪和黑暗;也可能沒時間獨處,從未想過自己心底真實的想法。
然而根據(jù)我淺薄的經(jīng)歷,我發(fā)現(xiàn)卓越的銷售大多坦誠,不管是價格、公司,還是產(chǎn)品,他們對于自己的能力和公司有信心,也不害怕對方知道產(chǎn)品的不足,有了坦誠才會有信任,商業(yè)不過是互補和交換,與靠溜須拍馬和觥籌交錯相比,提供對方需要的產(chǎn)品和服務(wù)所建立的合作關(guān)系更堅固,也更長久,客戶甚至愿意幫著共同進步。
后面講到治療的時候,可樂每次看心理醫(yī)生之前要做一個測試,最后兩題是問“你覺得你有雙向情感障礙嗎?”“你覺得你需要治療嗎?”這道題的初衷,是想拷問說你到底還在不在乎你自己對你自己的看法。
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biāo)簽,如果你接受了那個標(biāo)簽,你也許就忽略了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自己對自己的心里暗示,而那有著強大的力量。
讓我鼻頭發(fā)酸的是可樂說的這段話:
“哪怕在你最脆弱、最絕望的時候,你都不要忘了你自己的內(nèi)心仍舊埋藏著一種無比強大的力量,也許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心理醫(yī)生。脆弱可能是你的軟肋,也可能是你的出口,所以不必抗拒脆弱,擁抱它。”
記不清是在多少次獨自傷心和絕望之后,我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從生到死每分每秒陪伴你,義無反顧支持你理解你包容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你甚至背叛你,你至少還有你自己,而活著,才有機會繼續(xù)往下走,才能有機會再次站起來,只要你不放棄自己,一切都有希望和可能。
她在最后說:
“我并不想講什么苦難就是財富,痛苦本身沒什么好歌頌的,我們對痛苦的反思和反擊,那才是價值所在……我承認(rèn)我過不好這人生,我承認(rèn)我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是完成了平凡的生活,或許這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吧。”
上面那段話看起來很平凡,可當(dāng)我因為寫文第二次去看這段視頻,我還是忍不住要哭,好打動人。
太多成功學(xué)雞湯讓我們堅持、隱忍,是為了有朝一日輝煌、揚眉吐氣,卻從未讓我們意識到其實完成平凡的生活本來就是一種意義,就算你做了很多了不起的研究,但你的每一天其實跟其他人也并沒有什么不同,都是平凡的一天,每個活著的人都要拼盡全力去克服生活帶來的不幸與痛苦。
記得有段時間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去問了身邊幾乎所有那時候有聯(lián)系的人。
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很多都出人意料,同時也讓我感觸很深,有人說“不被這個世界所改變”,有人是“為了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有人說“去看這個世界不同的風(fēng)景”,最讓我被打中的是“沒有意義”……
而可樂的答案,讓我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思維仿佛更廣闊了一些……
2
第二次讓我落淚的是巴特爾,他說起他和師爺爺?shù)氖?,談到如果有人問他有一個什么樣的愿望,他說想讓師爺爺回來。
我的淚刷的就下來了,我想起了我的爺爺,我最喜愛最尊敬的長輩,跟他在一起總是很舒服很開心,爺爺也一直都很厲害,可他卻毫無征兆地突然離開了,走之前還去了我跟他說的小花園,回憶起和爺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想起他叫我的聲音,我就無法抑制淚滴。
爺爺心臟不太好,經(jīng)常住院,小時候做夢有時候夢到爺爺走了,醒來枕頭就會濕一片,可這一天終究是來了,喪禮那幾天感覺眼睛都快哭瞎了。
我其實現(xiàn)在常想,爺爺就在我身邊,他的靈魂一直沒有離開我,只是我看不見,也聽不見他說話,但我會一直記得他。
3
第三個很觸動我的是郭柯,《三十二》和《二十二》紀(jì)錄片的導(dǎo)演,也是通過他,大家接觸到了“慰安婦”這一群體,跟我們大家想的其實很不一樣,她們也許并不需要我們的同情心……
他提到印象非常深刻的韋紹蘭老人,他送了她一個電飯鍋,問她會不會用,那時老人92歲了,她說:“人哪有生下來就什么都會的呀,我可以學(xué)呀。”第二年她就用起了電飯鍋。
年紀(jì)這么大,還這么樂觀、開放真的是很不容易。
談到誤解的時候郭柯說“不要去怪小朋友,傳播者應(yīng)該要反思”。
他接觸下來最大的感觸:老人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家人,讓人動情的還是親情。
看到屏幕上那個鮮紅的數(shù)字在跳動的時候,其實還是蠻震撼的。
后面馮唐的分享也是非常精彩,推薦給大家——奇葩大會2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跟我交流看完的看法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