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損失厭惡心理: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以色列籍教授卡尼曼(Daniel.Kahneman)認為,在可以計算的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所損失的東西的價值”估計要高出“得到相同東西的價值”的兩倍。人們的視角不同,其決策與判斷是存在“偏差”的。
正因為在相同的范圍內,人們對損失的敏感度要高于對收益的敏感度,因此,人們會因為害怕損失而選擇更加安全保守的策略。
因此,在你害怕損失而裹足不前的時候,不妨想想,如果嘗試了,會帶來更多的收益也不一定呢?
2、聚光燈效應。聚光燈效應,是1999年季洛維奇和佐夫斯基提出心理學名詞。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丑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可是事后馬上就忘了。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
自己的看法就像個聚光燈,探照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的一切都暴露在自己面前,清晰可見。然而,別人卻不見得和你在同一個角度,看到同一個你。
相信我,沒有人會比你自己更在乎自己,更沒有人會比你更在乎你的那些無關緊要的小失誤。放開手腳,你可以做得更好。
3、替代性報酬。把枯燥的事物換一種有趣的解釋,把完成重復的事情換一種方式鼓勵自己。寫作,就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讓自己的變化形成軌跡,留下來,成為自己顯性的證據。健康,可以讓我們吃得更好,去更遠的地方,做更多的事情。想想自己生病時難受的樣子,就更加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去完成更多的事情。
給自己設置好玩的游戲關卡,完成每一關,都有一個小獎勵,這樣會促使自己更加堅定地去執行游戲的下一步。
好好游戲,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