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腦”情結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小時候,姥姥家村子里有個王五爺,善做豆腐腦,夏秋之際,掌燈時分,農(nóng)人們都下了田,他就開始挑著擔,敲著手里的梆子走街串巷。

豆腐腦是黃豆制品,是膏體的豆腐,加入精心熬制的湯鹵,融合而成的菜品。膏體,細膩爽滑,老湯,則于綿柔中透著敦厚,辛而不辣,香而不膩,是很適口的農(nóng)家飯,老少皆宜,如果口味重的話,可以多放點辣椒油或烘焙過的辣椒碎。

那時候,不是每家每戶都能吃得起豆腐腦,老人年紀大了,或哪家有厭食的小孩子,抑或是家里的勞力那天干了重體力活,才配享有這樣的待遇。那時候,姥姥體弱多病,豆腐腦是她的病號飯,姥姥走到哪里我便跟到哪里,自然而然,我每天也就跟著姥姥沾光。

豆腐腦離不了醬料和棉籽油,而這些東西卻是當時的奢侈品,因此上,王五爺要串周圍的幾個村子,才能把木桶里的豆腐腦全部賣完。

后來生活過得好了,從鄉(xiāng)村到集鎮(zhèn)、再到縣城,到處都有制作豆腐腦的作坊和攤位,豆腐腦就成了最經(jīng)濟實惠、快捷方便的家常飯。家鄉(xiāng)的豆腐腦,選料考究,做工精細,配料齊全,色香味俱全,因此,四鄉(xiāng)八里的百姓官員,都慕名而來。

離家外出的游子商客,對家鄉(xiāng)的老豆腐,也始終念念不忘。回得家來,第一件事就是坐在賣豆腐腦的攤位前,享用一碗鹵香四溢、滑溜爽口的豆腐腦。如果你能齁得住,就放足夠多得辣椒,多喝兩碗熱氣騰騰的湯鹵,繼而出一身淋漓盡致的透汗,那種滋味,是無法言說的美味和妥帖的感覺。

說起豆腐腦的發(fā)展史,它起源于東漢三國時期,興盛于清朝年間,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當年乾隆爺下江南路過德州,吃了高唐人做得豆腐腦,即感覺爽滑綿柔、唇齒生香,立刻將做豆腐的師傅招進皇宮,成立了豆腐御廚作坊,因此,高唐豆腐腦,在京城也有了一席之地,也曾入駐在皇城根邊,天子腳下。

《故都食物百詠》中曾這樣稱贊高唐老豆腐:“云膚花貌認參差,已是拋書睡起時,果似佳人稱半老,猶堪搔首弄風姿。”可見,高唐豆腐腦,早已名噪一時而蜚聲在外。

很多年了過去,看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吃過許多美味的飯菜,唯獨家鄉(xiāng)的豆腐腦,總時常在唇齒間回味。也許,是它扎根于泥土,成長于鄉(xiāng)土,又茁壯于鄉(xiāng)土,它代表的是千里外的游子,對故土難舍難分的思念情節(jié),是一種親身經(jīng)歷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吧!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作者簡介:靜思、篤行、惠澤、善念、感恩,摒棄所有凌亂的心思和繁雜的情緒,做一朵凡花,在人世間寂靜地行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初秋某日,秋高氣爽、天高云淡,小鹵閑著沒事穿個拖鞋,逛到某知名高校門口的小街上,看見一群意氣風發(fā)的同學們正在說著什...
    老李的故事閱讀 12,893評論 0 4
  • 《月亮與六便士》發(fā)表后將近一百年,至今仍然具有極大的魅力。Why? 先介紹本書的作者—毛姆。他是英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
    劉媛媛Ivy閱讀 1,110評論 2 15
  • 2017年6月1日星期四 今天是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難忘的日子。六一兒童節(jié),孩子的節(jié)日,兒子上小學的第一個兒童節(jié)...
    李俊超媽媽閱讀 238評論 0 4
  • 其實,我們都是走不出圍城的螞蟻,兜兜轉轉,忘不了舊事,追不上夢想,掙扎在車水馬龍的世界,追逐著未來,也迷失著自...
    南兮zz閱讀 569評論 0 0
  • 前言 Hexo基于Node.js,由臺灣大神tommy351開發(fā),可以實現(xiàn)一個靜態(tài)網(wǎng)頁組成的博客,而且更輕更快,使...
    HuCoco閱讀 4,394評論 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