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會把父母當做最可信賴的人,父母的行為往往在孩子心靈上起著決定的作用。
“嗨,你看過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沒?聽說老好看了。”
“我最近在追一部《隱秘的角落》電視劇,挺好看的,推薦給你。”
“怎么朋友圈都在發有關《隱秘的角落》電視劇,真那么好看嗎?”
……
最近這一部在豆瓣曾一度高達9.1分的電視劇,充斥著我的聽覺世界。
說實話,我都好多年沒有看過一部完整的電視劇了,這次卻忍不住帶著好奇心花了三天下班的時間一股腦看完了。
然而,看完之后我心很沉重,讓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身為父母,卻為何逼孩子漸漸釋放惡魔。
01.
電視劇主角朱朝陽,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離異,而母親,他也只能在周末才能看到,平常都是他獨自一人。
按道理來說,朝陽應該會是個問題少年,但事實卻正好相反:
鏡頭里的他進門換鞋、出門帶垃圾,花的每一筆開銷都會記賬,完全看不出他只是個孩子,而更像在社會上摸打滾爬很多年的成年人;
他每天自己起床做飯、收拾上學、上補習班、包攬家務等等;
雖然日常生活都是自己,但他學習卻一點沒有落下,反而次次都占據著班級的C位。
然而大家都看到了他外在獨立、聽話、成績好的光鮮,卻忽略了他經常受到傷害的內心世界。
02.
朱朝陽的父親,是個當地的小老板,說不上腰纏萬貫,卻也能吃喝不愁。但當他和朝陽母親離婚后,迅速組建了新的家庭,而他的生活重心也全放在了新的家庭及生意上面。
有次坐父親的車,他看到了車里面掛著爸爸與現任妻子、女兒的照片,而自己只能算一個外來人、一個透明人來羨慕他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此時他的心在滴血,但沒有人看到。在之后坐父親車他都會坐在后面。
父親難得有一次想起給他過生日,最后卻又半途而廢。世界上最殘忍、最扎心的事,莫過于給他希望又讓他絕望。
有一次父親帶朝陽去商場,繼母不知從哪得到消息,立馬就帶著女兒趕了過去。在父親看到他們母女倆時,立馬就跑過去和妻子寒暄,并與女兒愉快的玩耍起來,留下朝陽一個人默默站在衣服店的大廳,好像自己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一樣。
此時朝陽的心里面應該只有“這個世界從來沒有過我的”感受吧。
朝陽12歲時,去找父親,正好碰到父親四歲的女兒,打扮的花枝招展。可氣的是父親急忙把他拉到一旁,低聲的告誡他;“不要當著妹妹的面叫我爸爸,她還小,不知道我離婚,對她影響不好。”
此時如若換作是我,肯定會向他咆哮道:“可是我已經知道你離婚,你可曾想到對我的傷害!”
但此時的朝陽并沒有發火,還是在默默承受著。
美國《父母》雜志上曾經總結過:父親跟母親不同,父親愛與兒子玩鬧,對孩子推動作用很大,對孩子的約束更多,教育孩子時使用的語言更復雜,有利于孩子的社會化,為他走進現實社會做準備,激發孩子的潛能,形象地向孩子介紹了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
英國作家切斯特菲爾德也專門寫過一本書——《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位好老師》,也強調了父親在孩子教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對于朝陽來說,很顯然,他的父親是可恨、可氣的,在他的世界里是缺席的。
03.
朱朝陽的母親離婚之后沒有選擇再婚,想一心希望把孩子撫養成人,相對于朝陽父親來說,她應該算是盡職盡責的。
她因為在很遠的景區工作,一般周末才能回家。每次回家的時候,都會給孩子做水餃、做燒麥,讓孩子想吃不想做飯的時候可以解決果腹的問題。而孩子也很爭氣,懂事孝順還不亂花錢,最重要的是可以拿好成績滿足母親的心理。
表面上很和諧,其實卻掩藏著暗涌涌動。
因為,作為母親,一個人帶孩子,有太多的心酸和無奈,無法排解就轉化成怨恨和不滿。本來這些是針對朝陽他爸的,現在卻統統落在了這個懂事的少年身上。
在母親抱怨和指責朱朝陽的父親不負責任、狼心狗肺的時候,朝陽出于好心,安慰著母親。母親回過頭,看到兒子嘴角殘留著剛剛喝牛奶的印記,她就試圖去幫兒子擦干。朝陽本能的躲閃了一下,母親的情緒就完全引爆,上去按著兒子,很用力的搓掉牛奶的痕跡,并且歇斯底里地對著朝陽大吼:“大人的是你懂什么!”“你長大了這些事就都沒有了。”這個過程很壓抑卻又讓人感到很真實,讓朝陽感覺到仿佛媽媽的任務僅僅是撫養自己長大一樣。
《兒童發育雜志》發表過一項研究結果,父母沖著孩子大吼大叫,會產生類似于體罰的后果:孩子焦慮、壓力和抑郁的程度增加,行為問題也隨之增加。
曾經在《超級育兒師》里看到一對素人母子,3歲的兒子經常蠻不講理,只會歇斯底里地哭,母親非常暴躁,習慣用大吼大叫來解決一切問題。
節目組于是在母親不知情的情況下跟拍了母子相處的一些日常:
孩子跟著媽媽逛菜場,他對菜場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媽媽毫無耐心地打擊孩子:
不許再煩我了!不許再問我了!
從菜場回去的路上,孩子太累了,哭著喊著要媽媽抱,媽媽絲毫不安撫孩子的情緒,只會重復著對孩子吼:
我拎著東西怎么抱你?
孩子在家里玩小汽車,發出了聲音,媽媽瞬間暴跳如雷:
你不許發出聲音!我最討厭吵了!
……
為了讓媽媽感受孩子每天身處的環境,節目組為這個媽媽準備了一場挑戰,前往聲音體驗場所,聽一聽自己平時是什么樣子。
當這些日常的“大吼大叫”劈頭蓋臉地砸向她的時候,她才意識到語言具有多么強大的殺傷力,她的情緒漸漸失去控制,最終渾身顫抖地捂住耳朵,蹲在地上失聲痛哭。
曾經有一篇學術論文《母親情緒平和,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中提到: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做到“虛”、“弱”、“柔”三字訣。
作為母親,當面對孩子之時,無論孩子出現任何狀況,請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一個平和的女人。
04.
父親無視自己,母親無法走進自己內心,還反復強調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都不重要,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但朝陽也想有人交流,有人訴說。
于是,朝陽暑假便背著母親交了兩個好朋友:一個兒時的玩伴嚴良,一個福利院出來的普普。
兩位朋友的到來,才讓朝陽身上出現少年本該有的淘氣、陽光和歡快。他和兩位朋友關系甚好,有一次瞞著母親留兩人住在家里,但晚上又害怕母親回來責罵,只能眼睜睜目送好友的離開。但當他得知母親不回來的時候,就飛奔下樓去找兩位朋友,那種渴望是在他身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可也正是兩位朋友的到來,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
有一次他們出去玩,無意間錄下了一段謀殺的視頻。朝陽內心里想要報警,但嚴良卻堅決反對,理由就是如果報警,那自己偷跑的事情就會曝光。普普聽了朝陽的故事,知道他父親不搭理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同父異母的妹妹,所以心里總想著要”教訓“他這個妹妹替他出氣。
兩個唯一要好的朋友,都沒有正確的三觀,最后因為需要錢要去勒索殺人兇手。
朝陽雖然知道這是犯罪之路,是無法回頭的,但他不想失去自己擁有的兩份友誼。最后還是鋌而走險,以至于做出最后無法挽回的事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誤入歧途往往都是因為結交了三觀不正的朋友。而作為父母,應該成為孩子交朋友方面的導向標。
家,本來是一個孩子情感的大本營,而朝陽的父母卻沒有給到他應該得到的情感和教導,最終導致他為了心靈寄托,尋找到了”毒友誼“,進而失去了原則,迷失了自己。
成功的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更是孩子的朋友;既是孩子的“嚴師”,又是孩子的知己。
最后希望每一位孩子都有一個爸爸疼、媽媽愛的完整的家。
針對這個既是懸疑片,又是教育片的電視劇,你有啥不一樣的感悟嗎?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