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你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

關注后回復 “營銷” 送你營銷裝備《50本營銷必讀書+營銷工具包》

文/天天(985563224)

圖/網絡


“史無前例的科學發展和影響力為我們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重組,有三種人將獲得特別的優勢:可以利用智能機器把工作做的漂亮并且有創造性的;在所處行業最優秀的;擁有資本的。” 很現實,也很可怕。現在,機器越來越多取代人工,很多行業的人們面臨著被失業,被替代。那么,我們如何讓自己變得有價值呢?


本周我們辦公室的讀書計劃之一——《深度工作》,花了3個小時讀完這本書,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獲。



按照國際慣例,先簡單介紹一下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暢銷書作家。他還是一位人氣博主,創辦了在美國廣受歡迎的博客“學習黑客”,致力于為大家破解工作和學習領域的成功模式。


卡爾·紐波特


前面提到的三種群體,就資本來說,許多大家族在動亂時代累積的巨大資本,是我們所不能企及的,所以擁有資本這一項我們暫且不談。要進入另外兩種群體,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練習而實現的,這也是本書重點內容。


作者把工作分為深度工作和浮淺工作,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定義:

深度工作(Deep work):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的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以作者為例,他的深度工作包含了每年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讀書,寫作等等。


浮淺工作(Shallow work):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展開。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而且容易復制。


簡單來說Shallow work就是指不需要我們那么專注,并且可輕易被替代的工作,比如回復電子郵件等等。


相信不少人跟小編有一樣的困擾,我們每天正常工作時間8小時,但能夠真正專注的時間有2-3小時就不錯了。常常為了查找某個資料,不知不覺就看到了其它東西。一晃神,時間過了,要找的東西還沒找到。


又或者,我們只是要拿手機簡單發條信息,而接下來的1 2個小時都用來看一些無關緊要的新聞。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看的太多,看進去的太少。


我們到底應該要如何做到深入工作或者學習呢?作者在書里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這里我們選取幾條更具有可執行性的,分享給大家。


1定量分析每一項工作的深度,找到最重要的事情

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在這一步,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以小編為例,比如:我今天的主要工作是要寫關于我們商學院升級的文案介紹,次要工作是為下一次課程做準備,并整理相關資料,那么我會把今天的深度工作時間放在寫文案上。完成之后,在去做其它工作。


2、有目標。

要給自己制定可執行性的目標。找出一項優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務,估算自己完成它所需要的時間,給自己設定一個硬性截止時間。并把這個時間告訴你周圍的人。通常在這種壓力下,我們會更專注的深度工作,畢竟,沒做到自己也會很不好意思啊。


3給自己一個計時表。

記錄下每天的深度工作時間,以周或者月或一個項目為周期,你可以知道在過去的時間里,你在深度工作上花的時間以及獲得的成果,更進一步知道,完成某個指標,你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4、適當放松。

一個能夠承受高強度工作的人,每天能深度工作的時間至多4小時,新手可能只有1小時。4小時之后,我們深度工作的能力下降,大腦無法像之前那么集中。當大腦感到疲勞的時候,要適當放松。閉目休息,遠眺或者跟同事聊聊都是不錯的選擇。


5、分割時間

有效的把自己的時間分割開來,這種方法類似于番茄工作法。也就是給自己設定深度工作的時間,我通常設置60分鐘,在這一小時里專注于某件事,休息10分鐘,再開始下一個番茄。


6、冥想。

在身體勞動心智空閑的時候,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到某一個難題上,可能是你下個星期的工作計劃,或正在撰寫的商業計劃書等等。散步或通勤路上,都是冥想的理想場所。


7遠離社交媒體。

不可否認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性,但也不得不說,這種便利下,造成我們接收過多的碎片化信息,工作的時候時不時想去刷一下朋友圈,看看又有什么新動態。我們的精力被分散,甚至很難集中精力在某件事情上。徹底不使用微信和朋友圈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不太現實,但是建議大家可以選擇關閉朋友圈更新的提醒,有效減少我們刷新朋友圈的次數。


8、提前給自己制定每日計劃,不看電視。

很多人覺得,我們的一天就是工作的8個小時。我們的一天,其實是工作之外的16個小時。回到家就葛優躺,打開電視劇就忍不住一集集追下去,時間不知不覺就溜走了。

提前制定計劃,甚至精確到分鐘,給自己找一些高質量的事情來做,幫助保持專注力。這樣,我們就不會在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懊惱昨天又浪費了。計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情要完成。


9給自己設定結束工作的時間。

作者給自己設定的時間是下午5:30。在這個時間之后,就不再接收任何跟工作有關的信息。這一點對于很多人可能很困難,但它會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在某個時間點之后,享受工作之外的生活:陪家人、散步、讀喜歡的書、見朋友等等,徹底拋棄互聯網,遠離工作。


10、砍掉不必要的淺浮工作,掌握主動權。

這條準則下,我們要做到的是拒絕那些非必要的事物——出席不太重要的活動、冗長的會議、回復無意義的郵件等等。這些拒絕之下節省的時間,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深度工作。


另外,在文中作者寫到“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積習。更具體地說:如果你生活中潛在的每一刻無聊時光——比如需要排隊等5分鐘或者是在餐廳坐等朋友——都是用瀏覽智能手機來打發,那么你的大腦就可能已經被重新編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心智殘疾’,這時你的大腦已經不能夠勝任深度工作。”讀到這里的時候,回想下自己在空閑時候總是不自覺的拿出手機,即便沒什么消息,也在屏幕上翻來翻去,看起來簡直是徹底的心智殘疾。



讀完這本書之后,小編也開始開始有意識的讓自己盡量少使用手機。接收了過多的信息,卻無法把它們連貫起來,真正為自己所用,反而導致大腦時常處于混沌的狀態。不如用空余的時間來思考,減少碎片信息對大腦的侵蝕。


文章結語,作者引用威妮弗雷德·加拉格爾說的:“我將活出專注的人生,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我贊同,比爾·蓋茨也贊同。希望你讀過這本書之后也會贊同。


最后想說的是,以上所有的方法都需要我們主動并且有意識的去執行它。以上很多法則可能很難做到,大家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們都更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深度工作和學習,價值最大化。


以上。

·END·


做任何事,

都要有追求卓越的心,

營銷也不例外。


喜歡的話,記得轉發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他離開了已經是大半天了。 看了看書桌上的筆架,毛筆散落一桌子,墨汁散亂成一點一滴凝聚的印象派畫作,襯著淡綠色底的桌...
    Jilly閱讀 174評論 0 2
  • 人生中的某些幸福,并不是一定要等到功成名就之后才能獲得。 北京時間9點12分,距離2017年1月1日僅剩62小時4...
    Megan頎閱讀 183評論 0 1
  • 一場夢, 夢冷蘅蕪, 卻望姍姍。 一段情, 情深瀟湘, 回首不堪。 丁香空結愁怨, 紅豆凋謝淚點。 我在殘陽中策馬...
    魚非樂閱讀 272評論 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