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課間,我和璐說去了兩個壯觀的瑪尼堆,松格瑪尼&巴格瑪尼。璐說,瑪尼?啥意思,?
于是和度娘做了次深度溝通,瑪尼(嘛呢)源自六字箴言的第二三音。
----------------------------------
松格瑪尼印象深刻,許是因為那路、許是因為那天氣、許是因為那熱心的逐字逐音教我六字真言的藏族老人。這座瑪尼堆坐落在川西石渠縣境內扎溪卡草原上。沿途沒任何標記,一路打聽,一路顛簸,費盡了周折終于來到這座有著一千多年歷史·始建于格薩爾王時期富有神奇色彩傳說的石經城面前。 石經墻外以百米左右為半徑設立柵欄,須下車步行。車外的勁風、冰雹并未阻止隊友們前行的步伐,一路背著身小跑到經墻下(此處贊下雨衣),發現墻下一米的范圍內竟是避風避雨的。站在這里你會感到震撼,整座城堡高約10米,長寬有百米見方,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石頭城。每塊石頭上都刻著文字,據說除了藏文還有古老的梵文。
經墻上有諸神像的"窗口",正面有一道"城門"可以進出,進去后里面也是一層層一圈圈的嘛呢墻,中間有狹窄的通道,彎來拐去好似一座迷宮。(現已關閉.不讓進入了)由于石塊壘得太高,地面已不堪重負而下沉,據說它地面上的部分有多高,陷入地底下的就有多深。
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沒有任何框架支撐,也沒用任何粘合劑,完全是人們你一塊我一塊隨意堆砌起來的"城樓",竟然能夠歷經千年巋然不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瑪尼堆最初稱曼扎,意為曼陀羅,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藏語為“多本”。“瑪尼”是佛經中六字大明咒的略稱,它是藏傳佛教密宗蓮花部的根本真言。在接近太陽的高原上,幾乎村村都有瑪尼石堆,在寺院附近則更大更多。瑪尼堆沒有固定的形狀,呈方形或橢圓形,也有墻形或塔狀的。
它們都有一個正面,通常向東,因為面朝太陽象征著吉祥。瑪尼堆上的六字真言,被描繪成六種顏色:第一個字為白色,是大日如來的法色;第二個字為藍色,是金剛持如來的法色;第三個字為黃色,是不動如來的法色;第四個字為綠色,是無量光如來的法色;第五個字為紅色,是不空成就如來的法色;第六個字為黑色,是五種姓佛共同鎮除一切罪惡的法色,以此預示熄滅三界眾生的仇恨、嗔癡、欲望、愚昧、嫉妒和煩惱。
瑪尼堆帶有藏族人文獨特的氣息,似高原上閃耀靈光的大地經卷。有些瑪尼石上,會刻上六字真言、慧眼等各種吉祥圖案和語言,一般內容都會和藏傳佛教有關。在瑪尼石上刻上信仰的箴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傳承佛法的石刻藝術
無獨有偶,五彩經幡,隨風而舞,風每次吹過,就是誦經一次,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這樣,經幡便成為連接神與人的紐帶。
經墻和風幡,一靜一動,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據傳松格瑪尼城起源于格薩爾時期.為了替戰死疆場的士兵超度靈魂而壘。后來百姓因緬懷格薩爾王,紛紛來此朝覲,嘛呢堆越來越大,越壘越長,最后形成了嘛呢城。直到現在每天仍有不少來朝圣的人圍著城墻一步一拜地磕著長頭,表達著他們對傳奇英雄格薩爾王的無限景仰和懷念,也寄托著他們對明天的向往與企盼。
無論是清晨還是月夜,內心有著祈愿的人們會在瑪尼堆旁搖著瑪尼輪(也叫轉經筒)默誦經文虔誠地一圈圈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