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姥姥小兒推拿入門一:基本介紹

想給大家講一講小兒推拿入門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特別是那些從來都沒有接觸過小兒推拿的家長,看了以后我認為會有收獲的。

在學習具體的推拿之前,我們要知道一些基礎的中醫知識。中醫認為我們的前身為陰,后背為陽;手心為陰,手背為陽。當孩子著涼的時候,受寒的時候,我們要用后背的穴位,還有手背的穴位;如果孩子上火,嗓子疼,眼睛長疹子,長麥粒腫,我們就要用手心的穴位和前身的穴位。當然,有些病是前胸后背都要用到的。

我們的手是人體的全息。


陽掌穴位圖.jpg

向指尖推,向腳尖推,叫“瀉”。向心推,向中間推,向上推,叫“補”。基本是這樣的。

離心推為“瀉”,向心推為“補”。

比如說,孩子上火了便秘,就要清大腸;孩子拉稀了就要補大腸。當然不是這么簡單,就是最基本的原則。

 注:大腸穴在食指外側。向指尖推為清,向虎口方向推為補,來回推為清補,一般不專用補法。

當孩子發燒的時候,39.3度以下都算低燒,那么這時候我們是小清天河水,從掌根甚至過掌根,一直推到肘窩,來回推清補;39.3以上高燒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離心推,這都是心包經,肘內側為陰,給孩子去火的。小清天河水是瀉中有補;真是高燒上來了,就給TA瀉下去(離心推為瀉)。這個退燒的效果很好,但是不同的燒,手法不一樣,配穴不一樣,沒有這么簡單。

注:天河水穴為線型穴,掌面自腕橫紋中點起,向肘部至肘橫紋而止。

還有就是,我們推拿的時候呢,手法如果快、狠,我們用掐法、揪法,這個就是瀉。

快、狠、急為“瀉”,輕、柔、緩為“補”。

孩子流口水,脾胃有濕熱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給TA掐四縫,我是掐六下,又快又狠,一二三四五六(掐食指),TA一愣;二二三四五六(掐中指),三二三四五六(掐無名指),等掐到第四個(掐小手指)的時候都快哭了。趁TA不注意,待一會兒讓TA玩兒一會兒,再掐另外一只手。早晚各掐一次,一般的流口水當天就停了。當然停了也再保持推拿兩三天,當然還要配合別的穴位的推拿。這個就是用快、狠的方法來瀉TA的火。當你用補的時候就緩柔一些。

在推拿的時候,在孩子的皮膚上要涂上“滑石粉”,或者“痱子粉”,我覺得淀粉挺好,炒菜的淀粉,小細面兒,很滑溜兒,可增加推拿順暢度,也不容易傷害孩子的皮膚。我不喜歡用油,比較粘膩。

在推拿的時候,有些孩子是抗拒的,TA不讓你推。本來就難受發燒了感冒了TA皮疼,不愿意讓你動TA。你可以等TA睡著了給TA推,效果也很好。特別是捏脊。有些孩子睡著了以后的前半小時,TA睡的特別死,怎么動TA都不醒。好多媽媽很聰明,就這個時候給TA捏脊。大概有三五天孩子就適應了,醒著捏脊TA都不抗拒了。媽媽還要心靈手巧,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決定推拿的時間。

還有很重要的問題,媽媽身體比較糟糕的,你就不要給孩子推了。你一身病,還有家里說讓爺爺奶奶給推,爺爺奶奶身體很糟糕的,不要推,寧可不推。有些媽媽很忙,心火特別旺,推的特別快,這樣你就別推了。有的媽媽煩呀,一邊兒推,一邊兒上網看電視,一邊兒微信跟人聊天啊,你這個也不要推。怎么推呢,一邊推一邊想“這次孩子好了,這次孩子一定好了”,要這樣專心致志地推。你不信你自己比一下,效果截然不同。 希望大家在推拿的時候注意這一點,我管它叫“心法”。如果媽媽心靜不下來,你需要調理,你去上我的講座,我告訴你怎么調理你自己。你的氣場不好,這樣對孩子的身體影響很不好。

今天我就想把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告訴大家。比如說,

前身為陰,后背為陽;手心為陰,手背為陽。

離心推為“瀉”,向心推為“補”。

快、狠、急為“瀉”,輕、柔、緩為“補”。

媽媽的心法。

推拿時涂的介質:滑石粉、淀粉

掐法效果不好,還可以用不銹鋼的勺子拌兒來給孩子刮一刮,增強刺激,效果好。

第一講是基本介紹。
第二講開始介紹具體穴位。
介紹完穴位,開始講解常見疾病的治療方法。

點擊這里!觀看陳姥姥本集視頻講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