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佛陀般“觀照”生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

哈嘍,你好,我是大頭娃娃,歡迎你來圍觀今天的腦洞錄——觀照生活。

當我們正處于戀愛之中,我們或許能夠感受到愛,但我們無法了解愛,因為我們已經沉迷在愛中,無法自拔,然而,若要了解愛,需要我們遠離愛,與愛保持一個距離,成為一個觀察者,才能了解愛。

就如同孩子無法了解孩提時代是什么,只有當孩提時代過去了,才能夠回顧而了解;年輕人不了解年輕是什么,唯有變老再往回看時,才能夠了解那匆匆歲月;同樣的,還在世界上的人無法了解世界,只有超越世界的人才能夠了解世界。

如佛陀般“觀照”生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

所以對于任何我們想要了解的,想知道的,要做的是超越它,唯有如此,那個知道才會發生。如果我們與當時的自我保持一個距離,唯有當我們超越了,處于這個超然的地位時,我們才能了解和知道。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可以給處于困境的人很好的勸告,而如果我們處于同樣的困境,我們就無法給自己同樣好的勸告了。因為當我們身旁有人處于困境時,我們有空間,有距離可以觀察,可以觀照,所以我們可以幫助他,也可以給他很好的勸告,但是當我們有了類似的麻煩問題時,我們就沒有這個能力勸告自己了。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如佛陀般“觀照”生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

可如果有那么一片刻,我們能夠超然地站在這個麻煩外面,觀照這個麻煩,與這個麻煩產生了距離,好像它已不是我們的問題了,我們若是做到這個地步,那任何難題都可以觀照,都可以自解。且我們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

這不容易,因為我們很容易深入到任何的狀態,與之有很強的認同感,就很難成為一個觀察者。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就變成了那個生氣,而沒有留下一個能夠看著我們,觀察我們,注視我們的人,沒有一個人被留下來。

如佛陀般“觀照”生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

我們和一個能注視我們自己的人,就像是一棵樹上的兩只鳥,一只鳥正在開心地跳舞,歌唱,啄食,而第二只鳥就站在遠處的樹枝上,看著另一只鳥。

我們把一個觀照的自己停留在外面,看著我們所發生的一切。猶如我們即是生活舞臺劇上的演員,同時又是坐在觀眾席上的觀眾。如果這樣的話,那么觀照就可以產生了。這個觀照將使我們能夠知道,能夠了解,能夠有智慧。

這就如同,我們去佛陀那里,希望佛陀能夠幫我們解決難題,他能夠深入到難題的細節,并不是因為佛陀不處于那個難題之中。而是因為佛陀能夠穿透我們,即便他能夠將自己置于我們的難題之中,但他仍然保持一個觀照。

如佛陀般“觀照”生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

這需要我們在每一個片刻都能夠練習。

當我們在生氣,我們可以生氣,然后游離出來看著我們的生氣,看我們鏡中的臉,看我們在做什么,看有什么東西發生在我們的周遭,看我們對別人做了什么,以及我們如何反應的,看一下,然后再進入生氣。進入生氣,然后再變成一個觀察者,如此的嘗試,但要做到的話,需要很深的練習。

之后,當我們再生氣時,我們就能夠讓頭腦轉移,好讓我們能夠與憤怒分開,產生距離。

如佛陀般“觀照”生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

今天就這樣,腦洞會繼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