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才不會在乎你是60、70、80,還是90后

這幾年,九零后被“消費”的很厲害,每年換著話題,今年似乎更猛烈...

然而,再物欲橫流的年代,外面世界再怎么大的風風雨雨,作為九零后,是時候靜心思考一下了,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哪些是自己真心需要的,哪些是被撐大的需求,哪些是變味的需求?奔三的你,不大不小,更多的是需要理智和成熟。

小時候,一年,變化看起來很漫長;現在,一年,變化很大,甚至可以說天翻地覆,因為一年365天,天天在革新,一不小心,就落后了。

不管是空巢青年也好,中年發福、脫發、油膩也罷。

九零后的頭三十多年,我想,真正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快樂與悲傷,自在與壓力。我更喜歡把它按照每個階段分六年劃分,前三十年為五個階段,每個六年都是值得思考與學習,有沉淀與進步。當然,這個是基于個人的理解,進行分階段的:一六有數,二六有書,三六有智,四六有經,五六有業...

【一六有數】從出生到六歲,眼睛是最明亮的,好奇的東西數不清,卻大部分得不到。有的是數字數學、吃喝天性、游玩樂趣的發掘。父母的言傳身教,幼兒園老師的初教,自己的視聽嗅覺感官反應,這些累加,構成了第一個六年。大部分九零后的幼年,相對于現在孩童的幼年,是相對比較無趣的,尤其是農村里長大的孩子。

那年紀段,整體上該玩的玩具很少,該補的營養不足,該學的條件也不完善...

【二六有書】六歲以后呢,大部分正式開啟了小學之旅,直至十二歲。那會兒的童年,也應該是最為天真無邪的,童趣相對于幼年的無知空白,充滿了實實在在的饋贈。

我想很大一部分九零后的童年應該是很有樂趣的。城市里,那會正在快速發展,經濟、物質、精神的供給不斷增加,玩的、可以開拓的視野越來越寬泛,自在、快樂自然不在話下;農村里,那會的童年,也是現在孩子無法感受的一種永久記憶,很多東西已經物是人非,因為時間和許多變化,再也回不去了。當然現在的孩子有現在的童年活法,時代在進步和發展,肯定也是沒法直接對比的。

我算是比較幸運的。剛好讀小學那會,家里承包了幾片甘蔗林和西瓜地,所以夏天和秋冬季節,都不會無趣。小小年紀,守著甘蔗林和西瓜地,或在河邊,或在田里。果實熟了,自己可以正大光明的做小白鼠,嘗嘗鮮,肆無忌憚的,有種“監守自盜”的感覺,以至于甘蔗小時候啃多了,牙齒并沒有想象的辣么好...

孩童時代還有共同的記憶便是玩彈珠、彈弓、放牛、挖紅薯等等,各類天真童趣的玩伴在一起各種玩,以及一起上下課、一起放學回家,在課堂的求知欲望強烈、在放學路上則樂趣多。依稀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很喜歡聞新書的味道。發了新書,都喜歡先翻一翻。

這個年紀的孩子,童年到少年,主要是書本知識的攝取,以及天性的解放。處處盡顯童心,都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三六有智】十二歲以后,下一個六年,大部分都是中學時代,初中和高中,也是第一次“壓力”倍增的時候。這種“壓力”,不同社會人、職場的壓力。更多的是為了各科成績,為了期中期末考試能過,為了升學順利,為了考上一個讓自己滿意、讓家人滿意的大學,甚至只為成為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默默承擔一切壓抑的“壓力”。

但也正是這個階段的你,十二歲年少到十八歲青春靚麗,因為學習,因為書本,因為成績,因為主動或壓迫式的成長進步,讓自己的心智、智慧,初具規模,也有自己的基本想法和擔當,基本的追求方向,憧憬的未來,收斂了許多童年少年的玩心。

【四六有經】待到十八歲的節點,心智初成,青春正好。從此以后,步入高等教育學堂的新鮮,初入社會的新鮮,都接二連三的到了,猶如孫悟空五指山下解放了。既有欣喜,也有莫名的感覺。

這個階段,更多的“自由”,很大一部分脫離了父母的基本約束,遠離家鄉,但的道路父母的全力支持及滿足各項需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并不合理的。青春年華,步入大學的你,不再有中學時代的那種“壓力”。然而,時間飛逝,轉眼間,快活的三四年,如白駒過隙。

二十二三之際,你面臨了新的壓力,新的選擇,新的開始,既是非常期待的,又是緊張的。你或許還沒想好,或者沒有想的很清楚,不知道何去何從,該如何開始,該如何與社會前輩打交道。或我行我素,橫沖直撞來到了職場,或靦腆害羞,小心翼翼入場,再或者老練深沉,淡定入場。

這個階段的你,沒有了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的那種感覺,開啟了正式取經之路。得到的是自我學習的能力,面對職業生涯,基本生存、基本經驗的獲取。

【五六有業】二十四歲開始的你,大部分已經步入社會,正經歷著職場的洗禮,或者還在繼續深造,也是半個社會人。職場的歷練,生活及工作中的各種細節,包括面對租房、工作選擇,讓你心生新的壓力。同事間的溝通、社交圈子的搭建,興趣愛好的拓展,都成為了日常生活新常態。積累經驗、得到晉升、賺取更多,想著大家都在議論的車子、房子,一直到三十歲,家和業,成了繞不開的重點。

時間來到2017年,最早的九零后,正往三十歲奔,第一批九零后的話題只增不減。曾經爭議不休的80后,現在不斷被擴大被消費的90后,都在三十的關卡里,發聲與被發聲...

幾天前,在最近不斷被各種“第一批90后怎么怎么了”的轟炸之后,同事告訴我,趕緊看和跟下開始吵起來的話題“請放過90后”,我當時心里一陣苦笑,但請放過90后的心聲還是來得比較真切。然后事實并非想的辣么簡單,話題一波波跟的...

喧囂世界,還是沒有什么大的意外。其實很多人并沒有真的搞懂90后。90后這個群體依舊時不時的就被大家這樣肆意的“消費”著。時代所致?環境所致?還是其他?我想,很多人給不出來什么具體答案,也說不出來對與錯。

五六時刻,三十當頭,家與業,還有未來,還在一波又一波,無休止。

現實的壓力,每一代都有,同樣的存在。

不管什么時代,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標簽少一點,努力多一些,準備多一些。時間才不會在乎你是60、70、80,還是90后。引用前段時間很火的《獵場》里的一句臺詞作為分享總結: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必將給出最完美的答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