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普及還需要時間

姓名:鄒宇翔? 學號:16019110051

轉載自:

http://mp.weixin.qq.com/s/wNJnztT3b5LCsudT1ACklQ

【嵌牛導讀】:2016年稱為VR元年,可是在大量資本涌入后的1年內,VR卻呈現出了降溫的趨勢,VR時代,還需要多久才會到來

【嵌牛鼻子】:VR,資本降溫,商業化困難

【嵌牛提問】:什么原因使得VR降溫,VR的爆發期會在何時?

【嵌牛正文】:

從大量廠商和資本的涌入到一地雞毛,不到兩年的時間,VR就從人人驚嘆的“黑科技”到市場的冷遇。設備價格昂貴、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不足、VR內容匱乏和產能不足等都是VR熱潮迅速降溫的原因。

被市場潑了冷水之后的VR,還能找到它的市場位置嗎?

VR行業已經降溫了嗎?

VR行業一經誕生便備受關注。之所以受到關注,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基于全新技術的應用,并能夠和現在的很多商業形態產生很多聯系。電視、電影、家裝、地產、購物等諸多我們生活相關的細節都能夠通過VR進行全新的呈現。這些呈現讓我們的觀感能得到極大提升,甚至能夠顛覆我們對事物的常識看法。

但不到兩年,VR行業從神壇走下,原因何在?

微鯨VR高級副總裁許賢直言,“我覺得這個波動還是比較符合行業的發展規律,任何技術或者行業都不會一下子漲起來。” 許賢預估,“對VR發展趨勢變化的理解是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會回暖,資本和創業公司有一輪篩選,這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會有幫助。”

國內VR廠商Pico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商學院》記者表示,仍然看好VR的發展前景。經歷過2016 VR元年的火熱關注,VR資本市場從今年初逐漸轉向冷靜。VR市場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認為中國VR市場正在理性的快速成長中,根據IDC的數據來看,2017年中國市場容量是150萬臺,到2021年將會增長10倍,達到1700萬臺。

她補充,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目前微軟、谷歌、Facebook 包括國內的阿里、騰訊和京東都在VR技術上投入了很多資源,這在其他的技術和產品中是不常見的,巨頭的用腳投票,也證明了VR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VR行業目前已經進行了一輪洗牌,目前逐漸迎來回暖。”許賢補充。

VR的存活: B端、C端市場兩重天

對于目前國內的VR來說,B端市場已經逐漸探索出了一套玩法,然而C端市場上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實際用戶數量比例很小。

“盡管消費市場端仍然處于起步階段,to B商用市場已經有一些明確的VR應用領域,比如教育、商業展示、旅游、房地產等。”Pico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商學院》記者介紹。

記者從飛豬、攜程等旅游服務商方面獲悉,目前絕大部分引進了在線VR(虛擬現實)選房等服務。用戶線上預定房間時,點擊“我要選房”,即可觀看到房間內720°全景甚至是窗外的環境,猶如身處房間線下選房。通過這波操作,可最大程度避免商家圖片與房間不符,用戶投訴的情況。

VR 在商用市場的應用正逐步外延。在許賢看來,VR本身就提供沉浸式的體驗跟更多交互的可能。例如跟整個廣告營銷行業相結合確實會解決廣告營銷上面的痛點,通過VR教育可以身臨其境地做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等等。

而在消費端市場,《商學院》記者發現目前應用并不廣泛。業內人士稱,國內絕大多數VR硬件都存在畫質不好、沉浸感弱、眩暈等問題,硬件產品的體驗遠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其次,VR缺少相應的軟件支撐,與之配套的APP視頻內容少、種類缺乏。VR硬件產品價格不親民,且不是剛需。

目前來看,國內大多數VR企業都還扎堆B端市場,但“VR元年”顯然還不是“VR消費元年”,至少短期內C端市場難以打開。

VR市場何時再度回暖?

盡管VR在商用市場獲得了一席之地,但卻也無法知曉市場何時再度回暖。

就國內而言,硬件市場已經有樂相科技、暴風魔鏡等產品較為成熟的廠商,他們擁有巨大先發優勢,幾乎已經形成壟斷局面,而且硬件對資金要求較高,留給創業團隊的機會已經不多,大批硬件創業公司的死亡也表明VR硬件領域生存艱難,而VR內容制作市場相對來說更適合初創團隊進入。

經過資本與市場雙重“寒冬”的磨礪與漫長的時間洗禮,VR產業能突破“瓶頸期”順利迎來回暖嗎?

許賢表示,從投資的案例數據上來看,2017年比2016年要高,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會在2C端有好的表現和發展。由于市場的宣傳及行業里面的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會接受到VR概念。“我們跟一些娛樂、體育活動會交流得比較多,會有越來越多的藝人、經紀公司、活動策劃公司更加接受這樣的形式來給內容做新的版本、提供一種新的呈現方式。”

Pico公司相關負責人分析,“VR硬件的大門已經向絕大多數創業團隊關閉了,本身VR頭顯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對于團隊要求較高。然而,圍繞著VR生態平臺的一系列內容制作(游戲、視頻)、應用開發這些相對較為“輕”的領域更適合創業團隊的進入。

“回溯2014年,阻礙VR發展的因素包括市場教育不足、內容黏性低、使用場景有限、長時間佩戴不適四大問題。”易觀董事長兼CEO于揚表示,“到了今天,市場教育不足的問題和內容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已經解決了50%的問題。”

在于揚看來,VR市場的創業機會,在于內容與服務。VR能否成為一個像手機或PC一樣殺手級平臺,目前尚存疑問,但是與包括娛樂、旅游、地產、電子商務在內的具體場景結合的VR內容與服務,會在2-3年內迎來爆發的機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