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烏托邦的一部電影,荒誕沉悶唱衰愛情,整體8.5分,開放式結尾加0.5分,滿分10分我給9分,愛情電影必看之作。
好多人說從中看到了人性的卑劣,愛情的不堪,但電影終究是電影,映射現實但高于現實,說它在解釋現實確是言過了。電影無法給予現實結論,只在于給沉浮在現實中的我們以思考,由此不想對劇情有太多的解釋,只談感受。
旅館和森林里,種種苛刻的規則禁錮著自由,要么在規則里戀愛,要么在在規則里單身,諾大的城市里,找不到一處相交地帶。影片把自由和愛都推向了極端,有人認為導出真愛不存在的結論,而我的感受是,摘除了自由,愛無法單獨存在。
規則還有一個關鍵點,即相愛的兩個人必須要有共同點,你瘸我也瘸,你近視我也近視,你瞎,我為了保持相同也要戳瞎自己。戀人之間的相同是幸運的,而不同是用來保持的,最好的愛情一定是我們都能做自己,而又彼此深愛對方。對方和自己有相同點,固然值得慶幸,有所不同,不也依然值得欣喜嗎?我們愛對方如果僅僅是因為相同,太狹隘了不是嗎。
我很喜歡高曉松的一個說法,人生有兩件珍貴的東西,就是愛和自由,兩者加起來是一百分。只有一種情況下我放棄自由,就是那個愛是一百分,如果那個愛是六十分,那我有四十分自由。
戀愛中的兩個人是不同步的,我對你有八十分的愛,而你可能對我只有五十分的愛,那你可以有五十分的自由啊。沒人可以提出來,規定我們的自由和愛的比例必須是多少,只要這個愛沒有一百分,剩下的就是我的自由,這是屬于自己人生的權利。
我們常常不認同這個道理,或者被某些東西沖昏了頭腦,比如兩個人戀愛初期,海誓山盟,喜歡把愛說死,也就是把愛說成一百分,而后漸漸發展,時間久了覺得對方沒那么愛自己了,隨后開始各種作,想讓對方證明他的愛,證明本事何嘗不是一種消磨。哪里存在一百分的愛呢,它太反人性,委實不能存在。
認為真愛就是一百分的人挺幼稚的我覺得,看過了太多裝小三勾引男朋友測試忠誠度而分手的事情,也看過了太多問落水先救誰因為答案不合心意而心生芥蒂的感情,不就是如此么。信任就愛,不信任就分手,愛情是不能拿來測試的,測試成功則測試者不配,測試失敗則被測試者不配,這樣的結果實在太無聊太無恥了。
無奈,世界上還是躍躍欲試地想去測試的人多一些,只能感嘆一句,傻逼自有傻逼愛,惡人自有惡人磨罷。
無論執著地奔向自由,還是自愿囿于愛情的禁錮,亦或我們這些在自由和愛情的百分比里拉鋸的人,美麗地存在著。
只有那些扭曲了價值觀的,認為愛情非黑即白的,把幸福定義為家庭美滿的,認為獨身主義才是最佳狀態的那些人,很累地輸出著自我。
我們認同多元價值觀的存在,在合乎法律范圍內一切自由的行為,我們皆認同為合理。我們不支持也不反對,不批評也不崇尚。
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事沒有上下之分,只有左右之別,唯堅定地做自己,而后自由地去愛,始我輩之追求也。
愛電影,愛唱歌,愛攝影,愛健身,愛寫詩,愛篆刻
期待與有趣的靈魂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