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看慣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情形,倘若哪天看到相反的情形,總有人背后嘀咕著“她是不是傻”、“她是不是腦子有病”的聲音。
N作為身邊少數“不與人爭高低”的代表人物,最近頗為煩惱。讓她煩惱的不是工資高低,不是削尖腦袋往上爬,而是那些比她小4、5歲的孩子們無法茍同她的狀態。
N的履歷雖然不是100%清楚,但是大概了解一些:畢業后做過幾年設計,感覺壓力大,作為一個姑娘完全不想如此,弄弄花草,養養貓狗,有個不操心但是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如此而已,這就才有了現在的狀態。
我們大概說人都是為自己活著,那句代表性的香港話怎么說的,“只要開心就好啦”,N的狀態確實很好,每天開心的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等自己愛的人,人生無憾事,我是特別羨慕她的,可是那些“孩子們”卻急了。
“N姐,你這歲數不小了,可得找個人嫁了。”餐桌上有個孩子發話了。
“是啊,我要是你,這破工作都不做了,何必呢!”有人不識趣的起哄。
大家像看熱鬧似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說個沒完,我看看N,真是佩服她。鎮定自若的玩她的7plus,偶爾抬頭笑笑表示回應,好像她不是N一樣,好像大家說的不是她。
說我羨慕她,大概是因為經歷了太多事情后,才發現并非工資多少,職務高低就是大家應該追求的東西,而是在這混沌的大都市,無論你想做什么,都能按照自己的規劃走且不后悔。否則今天想做記者,就去學寫作,明天想做會計就去考會計從業資格,豈不是自己是誰,自己想做什么都不清楚嗎?如果這樣,你怎么有資格去指責別人想要的生活就是不上進呢?
“我想去國企,去做公務員,喝喝茶看看報紙一天工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我給他們說的話。
他們也已經是24、25的成年人,可是他們的態度,他們的反駁讓我仍然認為那就是孩子的行為。
N的情況不被認同,同樣被我唾棄的還有AH。
與那些孩子不同,AH天天關心的只有她喜歡的他,只關心他有沒有和她一起走,有沒有時間和她一起吃飯。
“你們不是和他還有他女朋友剛剛吃過飯嗎?”我問桌子上的第三個人。
“是啊!”對方笑著回答我,這種笑似乎帶著一種鄙視,又帶著一種無所謂的樣子。
“那你們還撮合她?”我抓緊時間問。
“AH喜歡啊!”
“喜歡就這樣?他不是有女朋友嗎?”我連著問,記者那種追究問題的心理又上來了。
“呵呵?!睂Ψ叫α藘上?,不再回我。
我和AH并不熟,關系只限于大家之前喝喝酒,吃吃飯,她的感情狀態我不過問,卻聽的最多??磻T了三十幾歲成熟女人在情感中的磕磕絆絆、吵吵鬧鬧,卻感覺AH和她的他是一股“清流”,會產生一股散發著苦味的愛情。
“我應該寫寫小三斗原配,小四斗小三的情感故事,賺個稿費沒問題。”我給旁邊的朋友說。
“那姑娘挺可惜的,遇到渣男還以為是愛情?!蔽液敛豢蜌獾恼f。
“你提醒她呀!”
“我沒有資格提醒她?!痹诟星橹忻總€人的態度就像對一件衣服,一個蘋果,千言萬語也沒有錯。
AH和我爭辯時,我說了兩句便止住了。
“她們呀,太小,以為現在的一切就是人生所有。她以為強詞奪理是勝利,實則是懶得去糾正她。能把搶別人男友的事兒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不會傷害別人的感情,也只有她了?!泵髅魇莻€聰明的姑娘,怎么做的事情不聰明,我尋思著,拿著筷子夾了一小塊兒好看的魚肉,拿近一看肉有些焦,便放下了。
對于很多事情我們總想說點什么,可是許多年后我們還會同意自己那時的觀點嗎?
經歷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態度,可有些“孩子們”連經歷都沒有,就開始在飯桌上批判別人正在追求的人生。
有的時候總是想問問,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少說話,多做事兒,才是對自己最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