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型商場購物蕭條的思考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我發現大型商場購物人少的現象。

? ? ? ? 最近到商場購物,發現商場的人十分的少,稀稀拉拉的,沒有了以前熱鬧的景象。是因為現在經濟蕭條的原因嗎?有人說雖然商場人少,但是網絡上購物挺紅火,馬云創造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上2016年可以達到1207億元,十分的神奇!回想10年前,新世紀百貨可謂是重慶商業界的老大,銷售十分的火爆,特別是遇到周年慶打折促銷的時候,商場擠得水泄不通。所以不是世界變化太快,而是我們的思維模式沒有走到前面。

二、我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消費主體的消費方式變化影響。現在的消費主體以80后、90后為主,他們都是伴隨著網絡手機的普及應用發展而成長的,他們喜歡呆在家里上網購物,他們的視野更加的廣闊,他們可以在網上采購國際的大牌,所以傳統的進店消費只是補充方式。

2、價格的差距。現在商場和網上的商品價格差距很大,有些同樣的品牌網上可以少30%,讓工薪階層覺得在網上買東西更加實惠。

3、網上購物更加方便。現在凡是大的商場都是吃、喝、玩、樂、購物綜合體,到大商場買東西路上堵車、到店停車十分費力,如果不是吃飯、玩耍等活動非要出門,也沒有必要到商場去添堵。

三、我建議商業模式重新架構。

? ? ? ? 隨著大多數國人消費升級,分級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高凈值人群、中產階級、普通消費者及隨著農業城鎮化建設進城的農民等等。將消費群體分類,有針對性的就近設立集中商業中心提供服務更可行。大城市綜合體以老百姓喜歡的吃、喝、玩、樂、教育培訓機構、心理咨詢、養老服務等機構,三、四線城市、縣級市算仍然以商場消費為主,但是不要太大,以中等規模為主。

四、我相信商業模式創新是必須。

? ? ? ? 未來的科技會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網絡購物和實體店體驗會從消費者的選擇變為商家的選擇,他們會從自己的大店等客上門變為從客戶的需求出發,從銷售產品到定制服務,從集中商業到小區物業都能提供產品更好、價格更實惠,更加方便的產品和服務。而要達到價格要求,有幾個條件:

A:價格方面。只有減少中間環節,減少人工成本,減少商業中心租金成本等費用才能達成。現在已經出現了無人的超市,無人的健身房,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服務,既方便也減少了人工成本。

B:產品方面。雖然消費者看重價格,但更重視產品的質量,從產品的源頭出發,做出讓人更加放心,質量更好,更專業化、個性化的產品,消費者一定會心甘情愿的為產品和服務買單。

C:科技配套。科技的發展,通過大數據讓商家知道消費者的習慣,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優質服務,供消費者選擇。

? ? ? ? 我相信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商業模式的變化是必然的。大型購物商場如果不主動改變一定會被淘汰,就像許多年前大型的工廠員工下崗被迫轉行。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反觀過去,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在世界的變化中掌握自己的命運。也希望這類商業企業做好準備,轉型之路已成必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