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只100萬年也不死的貓。
其實,貓活了100萬次,也死了100萬次。
是一只漂亮的虎斑貓。
有100萬個人寵愛過這只貓,有100萬個人在這只貓死去的時候哭過。
可貓連一次也沒哭過。
記得《新概念英語》里,有一篇短文說貓有九條命。活100萬次,又死100萬次的貓有點不可思議。為什么要活100萬次呢?
有一回,貓是國王的貓。
貓討厭什么國王。
國王愛打仗,總是發動戰爭。而且他還把貓用一個漂亮的籃子裝起來,帶到戰場上。有一天,貓被一只飛來的箭射死了。
正打著仗,國王卻抱著貓哭起來。
國王不打仗了,回到了王宮,然后,把貓埋到王宮的院子里。
國王喜歡貓嗎?怎么不喜歡呢?給它做漂亮的籃子,它死了,國王多傷心啊!連他喜歡的戰爭都停止了。
國王是真的喜歡貓嗎?國王喜歡打仗,就以為貓也喜歡,還把它帶到戰場上。他有沒有想過,貓會被射死?難道這只貓是楊戩的哮天犬?
貓為什么討厭國王?貓喜歡什么?
后來貓又做過水手的貓、魔術師的貓、小偷的貓、老太太的貓、小女孩的貓,跟著水手走遍世界的大海和碼頭,從船上掉到海里淹死;被魔術師鋸成兩半而死;被狗咬死、在老太太家整天睡大覺,不久死去;被小女孩后背的帶子勒死,以至貓不在乎死亡。為什么?這些人真的喜歡貓嗎?他們其實喜歡的是他們自己而已。有的是因為孤獨,需要貓的陪伴;有的是把貓當做工具來利用;有的是把貓當做玩具。貓死了,他們誰都哭,是哭貓嗎?他們哭得是沒有了貓,自己以后該怎么辦。哈,誰真正關心過貓呢?
作者用相同的句式,不厭其煩的敘述著以上的幾個情節幾乎相同的故事。這樣的人生,枯燥又乏味,就像小時候聽過的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寺……即使活1000萬次又能如何?10000萬次也只能算一次。或者說,一次也算不上。真正的人生應該是什么樣的?
有一回,貓不再是別人的貓了。
成了一只野貓。
貓頭一次變成了自己的貓。
……
不再做別人的貓,變成自己的貓,變成喜歡自己的貓。當他面對眾多的仰慕者時,并沒有動心。驀然回首,遇見白貓,炫耀自己的經歷,炫耀自己對自己的喜歡,贏得白貓的喜歡。生一群小野貓,此后再也沒有夸耀過自己,喜歡白貓和小貓勝過自己。然后自己變成老爺爺,白貓變成老奶奶,相守白頭,幸福而終。
這樣的人生一次足夠!虎斑貓從此再也沒有起死回生過,那么之前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復活?不甘!不甘心就那樣一次又一次的為別人死去。
虎斑貓也曾為白貓翻跟頭,這純粹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之前的100萬次生命,在它,是毫無意義的,死去的時候,一次也沒哭過。白貓躺在它懷里死去時,它大聲的哭了起來,不分晝夜,哭了100萬次,哭也是出自它的情感需要。這樣的人生是真真切切、切切實實的,是用心、用靈魂生活,一次足矣!
你我的當下,是何樣?
你找到自己的“白貓”了嗎?你的白貓或許就是你的家庭,他的白貓或許是自己的事業,我的白貓就是我的教室、我教室里發生的故事,又或者你有很多只“白貓”(家庭、事業等)……人生就是在尋找各自的“白貓”,然后用自己的生命去愛。無論我們各自的“白貓”是什么,只要投入的活一次,足矣!
? 用孩子們的話說,就是此生無憾!
? 二
現實并不都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如果我們一直尋找,一直找也沒找到自己喜歡的“白貓”該怎么辦?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沒有一百萬次生命,我們沒有一百萬次機會,那又當如何?
可以說,我們有不少人都過著沒有“白貓”的日子。因為還有好多人根本沒有能力或者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那么我們可以選擇熱愛、喜歡自己當下的生活。
你不喜歡的每一天不是你的:
你僅僅度過了它。無論你過著什么樣的
沒有喜悅的生活,你都沒有生活。
我們真的熱愛自己的生活嗎?很多時候,我們愛的只是自己。我們不是經常抱怨生活的不公嗎?那么即使時光老人再給你一次、兩次,甚至更多的選擇,你也不過是“流浪漢”而已!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積極投入。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叩問自己:真的喜歡你的教室嗎?我一時難以回答。如果熱愛,你舍得為它“翻跟頭”嗎?當我開始為我的教室“翻跟頭”,也發現教室里魅力。有時候,“白貓”不是找來的,不是等來的,是你努力改變自己之后才可以發現的。
如果說,這是一本關于“愛”的書,個人覺得它就是教大家如何變換角度投入當下,熱愛現有的生活,熱愛自己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生活自然變美好。我們沒有能力選擇何種生活,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做何種人。有句話說的很好,如果你遇不到優秀,就讓自己變優秀。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處境不滿,他可以用兩種方法來改變: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或者改善自己靈魂的狀況。前者不是隨時可以做到的,后者則永遠隨他自己掌握。
努力、投入的活,一次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