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你的舒適區,否則你會沉淪不堪

1.心理學的劃分

現代心理學把人類感知外部世界并投射內心的呈像劃分為三個區域:恐慌區、學習區、舒適區。

圖片發自簡書App

恐慌區,說的是這么一種區域,超出你的能力范圍以外的知識或事情,心理嚴重不適,極有可能導致崩潰或放棄。

學習區,對你來說有一定的挑戰,讓你感到不適,但是不至于太難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太舒服。

舒適區,對你來說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情,自己可以處于舒適的心理狀態。

2.舒適區的表現

在正常我們的生活工作中,這個“舒適區”是我們待的最久的地方。

比如,每天重復的工作,你閉上眼睛都能完成。

比如,回到家里就會窩在沙發上刷著手機,看著催人淚下的韓劇。

比如,節假日時候的呼呼大睡,嚴重宅在個人的世界里。

我們養成了太多這樣或者那樣的習慣和生活方式,讓自己在舒服的世界里徜徉,慢慢的消耗屬于自己的原本就不多的生命。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我們聽的太多,但我們也因為聽的太多,并親身參與了太多,我們已經失去了感知和觸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對這個相當精確的注解。

3.為什么逃離舒適區

如果你很久沒有發生什么新鮮事,每天保持著千篇一律的生活,吃著同樣的食物,見著同樣的人,感覺到工作毫無壓力,并且不想做出改變,那么恭喜你,你絕對處在屬于自己的舒適區里。

我并不是斷章取義說舒適區不好。

比如說國民老公王思聰,人家坐游艇,玩飛機,參加各種趴,難道我非要橫加指責說你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了,這樣不好。那他會一腳把我踹出去,讓我重新認識這個社會,畢竟那是人家賺錢以后的消遣方式。

并不是每一種生活非要上演苦逼的吃糠咽菜的電影橋段。

對于普羅大眾的我們來說,我說的舒適區,是指那些無端消耗生命意義的事情,而這些事情,讓你已經無法跟上快速發展的社會的節奏,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變化,也在競爭中處于了劣勢。

有一句話說的很貼切,“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舒適的區域待久了,就會脫節,就會沉淪。

因此,你必須學著遠離舒適區,你要維護好你正常的奮斗的權利。如果你自甘墮落,不思進取,覺得現在過的挺好,挺舒服,那也沒辦法拯救你,因為沒人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他自己醒來。在奔跑中,當別人大步向前,你掉隊是你的事,你爛在泥潭中是你的選擇。

4.逃離舒適區的方法

我把舒適區分為環境和心理兩個部分。遠離舒適區就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從環境上說,對自己適應的生活、工作環境稍微做出改變,如周末的時候,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去不同的區、鎮、城市,開闊自己的眼界。

多參加一些線下的公益活動,本身事情有意義,還認識結交了不同的人,豐富了自己的人脈圈。

去做自己感到害怕的一直不敢做的事情,堅持一周,看看效果。當然我說的這些事不是違法亂紀有違社會公德的事情。

心理上呢?

我們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找出固定的時間與自己對話,反思。

向圣人尋求錘煉內心之道,提高自己看問題的意識,改進自己觀察的角度。

君子終日乾乾,夕警弱,厲無咎。

春秋戰國時期的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吞吳的故事就是從環境和心理太突破自己的明證。

總之,從小事情上開始改變;慢慢突破,螺旋上升;從劣勢上改變,優勢繼續發揮。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放慢生活,享受寧靜 文 / 知了夢 出門近半月,回家后發現窗臺上的太陽花,居然都枯萎了。 它由原來的美麗嬌艷。 變...
    知了夢閱讀 336評論 0 1
  • 今天好熱,上午回到家,剛開門女兒和兒子就跑了過來,拿出一瓶可口可樂,說給我留的昨晚她們和爸爸姑夫他們吃飯,我沒去,...
    海浪花_2642閱讀 200評論 0 0
  • 水中月影影綽綽 燈火幾回明滅 掌燈的人吶 別問他心中愁與悲 青衫負雪,不醉不歸 總之舊時山水 終歸舊時阿誰 不管朝...
    妃卿閱讀 185評論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