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號,笑來老師在得到上發布了第一篇專欄文章,我是在9月5號訂閱的,說實話翻看第一篇文章的時候,我想訂閱但這個專欄的名字讓我感到不舒服,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可能嗎?財富自由這個東西真的有一條路可以通向它嗎?
當時我是持懷疑態度的,還好有朋友訂閱了這個專欄,我就邀請幾位訂閱了不同內容的好友進一個分享群,分享自己訂閱的內容一起學習。在對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個專欄內容學習過程中越來越有感覺,發現這是一個被自己忽略掉的寶貴財富。如果說只學習內容的話,看別人的分享就足夠了,但促使我下決定訂閱的原因是因為別人分享的下面不能留言,不能和笑來老師互動,為了互動和留言自己訂閱了專欄。
訂閱之后隨著笑來老師的節奏進行每周更新一個概念,可是,我是9月5號才訂閱的,那9月5號之前的那些概念就不重要了嗎?很顯然不是這樣的,產生從頭開始更新認知的想法是在十一國慶假期來臨之前。于是決定改變原本去蘇州游玩的計劃,留在家里學習專欄內容,為此還和愛人引發了不小的矛盾,但當時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啊。旅行可以往后推但不及時更新認知會錯過多少美好是不可預測的,愛人說自己被洗腦了,需要我引起高度的警惕。其實呢,我一直覺得洗腦是一個褒義詞,根本不是貶義詞,如果說是被洗腦了,證明自己之前的認知體系是不完善的有漏洞的,所以才會被別人洗腦。而不被別人洗腦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主動升級更新觀念主動洗腦。
現在看來我當時的決定是多么的正確啊,只是一次節假日沒有過(笑來老師不過節),就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避開了景區擁擠的人群,讓大腦過了一個充實的節日,吃了很多有營養的知識,至少感覺上有了飛躍的突破(實際上還沒有開始)。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每個概念都不是孤立的,我每周對新學的概念進行理解掌握及時總結輸出,然而那個輸出的過程是比較是單一的、不成體系的,今天專門抽出時間進行專欄學習總結,努力把所有的概念用自己的方式串聯起來,我知道總結只有開始沒有結束,但需要提醒你的是這篇總結篇幅有點長,你要做好心理準備,我也會努力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把寫的東西具有可讀性和趣味性。好啦,我要開始我的認知升級總結了,你準備好了嗎?
底層邏輯當然是構建在元認知能力這個基礎上的,笑來老師說“元認知能力是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也就是思考思考本身的能力”。只是開啟還遠遠不夠,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元認知,進而鞏固自己的元認知,最后靈活運用自己的元認知。
接下來我將嘗試按照下面三個方向對元認知進行梳理:第一要進行反思,反思對應的是過去的行為,尤其錯誤的行為和錯誤的認知;第二是興趣,興趣對應的是現在,對現在的事情要做到有耐心加上持續不斷的積累;第三是坐享,坐享對應的是未來,要努力地活在未來。至于從這三個方向去分析到底對不對?答案是我也不知道,這是我自己思考梳理的過程,這是我學習的體系,所以對我是有用的,如果碰巧對你也有用,那我會倍感高興噠。
一、反思。
在這一個大框架下有六個概念它們分別是:正確本身毫無價值、注意力比時間重要、付費就是占便宜、資本比資金重要、認識落后的本質和看得見別人的好。
反思這一塊的底層邏輯是正確本身毫無價值這個概念,生活中我算是一個較真的人,喜歡鉆牛角尖兒,碰到一個問題就去深究這個概念到底是怎么樣的?碰到與其他人有爭論的地方,總要分出對錯,享受把別人說服的快感,為此他也付出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最后雖然說服了別人,除了浪費了自己的寶貴時間,對別人也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反思之后開始要求自己不要過分執著于一件事的對錯,尤其是在和家人相處的時候,要明白“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幸福美滿的親密關系勝過100個正確的道理。
正確本身毫無價值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但世間最正確的道理也就那么幾個,被古人反復的說、被中外各種名人學者反復的說,說來說去也就那么幾個道理,大多數人聽過之后不管它,又被其他人反復說那些道理,于是那些大道理每個人似乎都明白了。明白道理之后,人與人取得的成就卻依舊那么大,差別就在于光認識到道理,而不去進一步去踐行,還不如不知道。
錯誤認知之一:時間是最重要的財富。
之前的我根本沒有注意到注意力這個東西的存在,我知道時間比金錢重要,因此會在意自己時間的使用效率,有時候卻會感覺到很空虛,就是每天過得看似很充實躺在床上卻不知道一天都干了什么。看到注意力這個概念的時候,我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注意力這個東西才是我更應該把握的,因為時間大多數時候是不屬于自己的,所以說注意力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寶貴財富。
錯誤認知之二:不愿意花錢買時間。
雖然之前就明白時間比金錢重要,但真的到了二者取舍的時候,自己還是傾向于選擇用時間來省錢。明白了付費就是占便宜之后,開始懂得能夠用錢買到的東西都是便宜的,真正貴的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于是在生活中面對那些通過錢就能夠解決掉的問題和麻煩,第一時間用錢解決,而不是浪費時間去等待。這點我已經有一個實踐了,就是我在準備參加2017年的司法考試這件事上,之前我一直在想要去哪里找一些免費的資源,當然那些資源分布的相當分散,有時候還是不全的。被付費就是占便宜這個概念啟發之后我果斷在一個司法培訓機構購買了學習包。他們定期會給自己發送學習資料,只需要按照進度跟著他們的網課進行學習即可,省下來很多寶貴的注意力,專注在司法學習上。
錯誤認知之三:資金和資本沒有區別。
以前的我總覺得有錢就是有資本,而沒有考慮過二者竟然有那么大的區別,資金太少、可用的時間太短以及不會使用資金的人,根本沒有什么資本可言。在資金不多時更要學著理財,要更加關注資金增長的比例而不是絕對值的大小,但在沒有掌握站在資金背后的智慧時最好不要輕易的出手投資。我在2015年隨大流的進入股市,最后被深深套牢,還好資金不是特別多,但教訓是深刻的,幸運的是學到了面對巨大利益時,大多數人都很貪婪且固執,而自己遠遠沒有運用資金的智慧。
錯誤認知之四:自己是領先的。
在沒有了解落后的本質時,我竟然錯誤的認為自己站在領先者的行列。在日常生活中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離開學校多年依舊保留著閱讀和跑步的習慣,身邊這樣的人很少,就有一種盲目的自大,以為自己處在遙遙領先的地位,而忘記了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打開網絡猛然發現那些比我優秀很多的人比我還努力,有一種不知自己身在何方的飄渺感,不禁反思自己真的在某個領域抵達前5%了嗎?很顯然沒有,差的也不止是一點距離,進而開始想是因為優秀的人更努力還是努力了之后更優秀呢?我想那是一個正反饋系統,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進而更加努力更加優秀。在互聯網世界里,真正優秀的人是從來不會被埋沒的,在知識崛起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超級個體,像一個組織一樣去奮斗,努力讓自己成為超級個體。還需要注意的是落后都是比較出來的,與他人比較,要受到他人的影響,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應該是與以前的自己去比,把昨天的自己比下去才是真正的進步。來一句雞湯吧,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多收獲一點,那么明天還有什么意義?
錯誤認為之五:看不見別人的好。
以前的自己看見別人比自己優秀尤其是身邊的人比自己過得好,就會產生忌妒或者是不平衡,看不見別人的好。通過更新認知我越來越能夠感受到其他人的好,覺得其他人好了,對自己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試想身邊每個人都好的話,那么自己只會是更好,改變以前只盯著別人缺點的毛病,發掘他人的優點和好的方面。生活中有一點能說明情況,就是每個人都有幾個好朋友,就是你認為再壞再不值得交的人,他也有幾個朋友,就和自己是一樣的,自己的真心朋友也不過就那三五個。自己也沒有自己認為的那么偉大,就像風險投資人面對失敗的創業者都會去安撫他,說一些鼓勵的話,以后有好的投資的項目還會繼續投資的,那位投資人感覺到自己很寬容很偉大,殊不知其他投資人基本上也說了類似的話。努力和他人的好和平共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剛剛說完一個反思就已經寫了這么多字,假如你要累的話,就停下來休息一下,因為后面還有不少的內容。
二、興趣。
興趣對應的是現在,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積累和保持耐心。反思的底層邏輯是正確本身毫無價值,那么興趣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呢?我認為興趣的底層邏輯是堅持擁抱那些感覺與自己沒有關系的思想和事情。如果你覺得一件事和自己沒有關系,那么最后這件事肯定和自己無關。就像訂閱笑來老師的這個專欄一樣,如果你覺得這個專欄內容跟你沒有關系,那么它肯定會被你過濾掉,那你的判斷就會被驗證,這個專欄真的和你無關。但是反過來,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情和你有關,你去訂閱并堅持學習的話,那么這件事肯定會通過時間的累積與你發生關系,讓你產生變化,最終你的判斷也被驗證是正確的——這個專欄和你有關。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培養興趣吧。
1.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培養興趣最好的方法,這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中,如果在練習中僅僅感受到了愉快很可能是在做重復的無用功,對自己那個技能的打磨,本質上可能是沒有促進作用。所以這個詞語的關鍵在“刻意”二字,而不是“練習”,又有一種被驚醒的感覺,又被驚醒了一次,上一次是看到注意力的時候被驚醒了。好吧,原來我是一直沉睡著的才能一次次的被驚醒,還好現在驚醒了還不晚。刻意練習最重要的一點是有目的的訓練,訓練要具有目的性,就像在《刻意練習》那本書中說的那樣,目的性分為四步:1.確定目標不斷改進;2.訓練中必須專注;3.有及時的反饋;4.必須跳出“舒適區”進行訓練。
2.放棄部分安全感。
防止出現對安全感的過度追求,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放棄一部分的安全感,不要覺得訓練了一段時間之后覺得沒有效果就不堅持訓練了。對安全感的過分追求其實是一個固步自封的行為,要經常跳出自己的舒適區。生活中的我對安全感有追求,但沒有過分的追求,我堅信一個觀點,那就是“人不能活得太舒服”。可能這就是對不斷打破安全感的一個最好的一個詮釋吧,我是這樣想的也是在這樣做,如果一段時間內自己覺得過心滿意足,那么我就會反問自己,這段時間是不是退步了?
3.不抱怨的世界。
對安全感有過度追求的人容易對周圍產生抱怨,如果一件事或有些話不符合自己的預期,那么就會開始抱怨,抱怨別人為什么這樣對自己,抱怨這個世界為何這樣不公平。抱怨之所以盛行,就是因為大多數人感受到抱怨的“魅力”,有些人通過抱怨好像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其實根本沒有。有些事情說出來會讓自己心里好受一些,謹記那是在心平氣和狀態下的訴說,不是抱怨,抱怨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生活中我是一個很少抱怨的人,遇到問題我知道抱怨沒有用,生氣不過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于是就用行動去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坦然接受無法改變的。這樣說很容易的,具體要怎么做呢?怎么能夠停止抱怨呢?如果只是盯著抱怨這件事情是肯定沒有辦法了,那么解決抱怨的鑰匙一定在其他地方。
4.鑰匙在他處。
出現問題只盯著問題本身,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阻斷解決的可能,這時候要讓自己抽離出來,從一個更大的角度回看問題,換一種思維方式說不定會有鑰匙出現。比如早起這件事情,很多人不能堅持早起,主要原因是沒有體會到早起的樂趣,記得2015年我曾經堅持連續81天早起看《道德經》,那個時候感覺特別特別好,早起和讀《道德經》都讓我感到很美好,于是很輕松就做到了。但如果只是盯著早起這件事情你能夠做到早起嗎?其實是很困難的,對于早起這件事第一個就是找到早起的快感,比如你要上班早起半個小時出發,就能夠很順暢地抵達辦公室,晚一點就會在擁堵的路上浪費不少寶貴的時間。其實做到早起最好的鑰匙就是早睡,前一天晚上十點睡覺的話,睡八個小時第二天六點左右醒來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前天晚上你熬到一兩點才睡覺,那么要想去六點鐘起來,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與其要求自己早起不如從要求自己早睡開始。
5.成為貴人才能遇到貴人。
知道了鑰匙在別處,那么如何遇到更多的貴人也就有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為貴人。我覺得首先是要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貴人,因為現狀是積累的結果。成為自己的貴人,不妥協每天逼自己進步一點點,那么結果肯定會越來越好。在自己好的時候不要忘記努力讓其他人也變好,因為教是最好的學,檢驗知識是否掌握的最好方法就是把這個知識傳授給別人,如果別人能夠理解你講的內容,你就基本上掌握了這個知識。我也在努力的成為貴人,通過建群分享本專欄的內容就讓不少人覺得我是他們打開新世界的貴人。我覺得本專欄的內容很好,但自己一個人好不是真的好,要帶動一部分人一起變好,于是我就是建立了一個付費群,入群費19.9元(錢不多專欄價格的1/10),最終有29位微信好友付費入伙(我已經通過此專欄賺到了兩倍的回報)。我每天分享專欄里面的文章,對自己來說也是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通過輸入和輸出以及彼此的交流,我感受到了每一位踐行者的變化和進步,同時也加速了我的成長,多贏局面就此形成,我們彼此感恩。
如果你閱讀到了這里,應該停下來給自己鼓掌,因為你已經活在了現在,即將活在未來。
三、坐享。
坐享就是活在未來。反思的邏輯基礎是正確本身沒有價值、興趣的邏輯基礎是擁抱那些與己無關的思想,那么坐享的邏輯基礎是什么呢?我覺得是價值觀決定命運,這是活在未來的邏輯基礎。
1.培養剛需。
相信價值觀決定命運,第一點要做的是把這個概念培養成為一個剛需,堅信價值觀能夠決定命運。這是我們需要培養的最重要的剛需,如果做一件事情就是把那件事情賦予一個重大的意義,然后把它變成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在做事情的時候努力做到第一名,只有做到最好才能間接證明那件事是你的剛需,努力打造更多的剛需,讓自己成為豐富的人。
2.做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事。
知道了價值觀決定命運,那么我們就要努力做那些投入的時間越長價值越大的事,這一點是羅胖經常提到的觀點——努力做一件正確的事,一直做,等待時間的回報。記住一定是特立獨行的正確,那些大家都覺得正確的事情根本沒有意義,然而找到那個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事并不容易,要不斷打磨自己的元認知能力,把注意力放在能夠提升自己價值的事情上。用自己的邏輯推理和已有知識,判斷出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事,然后持續的投入,傻傻的堅持,等待時間的回報。
3.多緯度競爭。
需要警惕的事情是不要只是想要多維度競爭而忽略了核心技能的打磨,多維度競爭計算方式運用的是乘法,如果出現負分那么后果會不堪設想。因此,不要著急,打造出自己的核心技能之后再嘗試在更多的領域施展才華,貿然的行動不是勇敢是魯莽,與冒險相比我們更應該學會計是避險。對知識保持開放的態度,任意的發生鏈接,等待意外驚喜的到來。
4.提升價值忽略估值。
不要被他人的聲音迷惑,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讓自己成為有資格說話的那個人。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人微言輕這現象很普遍,之所以人微言輕是因為你本來就沒有什么地位沒有什么成就,那么他人為什么要相信你說的東西呢?你自己都沒有通過你說的那一套東西取得成功,怎么能讓別人信服呢?努力提升自己的內在的價值,自己到底有多少進步,學到了多少東西,揮霍了多少時間自己是最清楚的,所以就不要自我欺騙了,把注意力投入到能夠提升自己價值的事情上去。
5.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
要相信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你怎樣對它,它就會怎樣對你。這很好理解,比如生活中有一天你的心情特別好,那么你看你周圍的朋友和同事,你會覺得他們都在對你微笑;同樣的有一天你心情特別糟糕,你再看朋友和同事的時候,總覺得他們好像都在針對你,與你做對。《失控》中對我們的七條建議最后一條是——你要活得更像人。少做那些機械性的、紀律性、重復性的事情,因為那些事情終將被機器取代,我們需要讓自己做更感性,人情味更濃的事情。用真心和真誠與遇到的人交往,你終將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里。